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又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因此加强早产护理,重视早产喂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患者50例,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早产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9例,死亡3例,存活率93.7%。结论加强对早产的临床护理,对早产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同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伤残率。

  • 标签: 早产 小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低血糖的监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早产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早产低血糖的动态监测、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78例早产血糖均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严密监测早产血糖值,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加强保暖合理喂养,准确使用葡萄糖液静脉输注,可及时纠正低血糖,防止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早产儿 低血糖 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9例早产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出现呕吐症状的69例早产进行研究,分析呕吐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后,患儿呕吐的原因有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喂养方式不当、对呕吐中枢的刺激、消化道梗阻、肠道功能紊乱依次有30例、10例、15例、8例、3例、3例。所有患儿经过有效护理后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医师应该对患儿出现的呕吐现象进行及时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健康生长。

  • 标签: 早产儿 呕吐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肠内喂养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21例超早产,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的护理干预策略,如奶源的选择、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监测等,以促进经口喂养,实现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达到追赶性生长。结果本组患儿住院天数21~97天,平均住院天数(59.81±15.21)天;出院体重1750~3480g,平均体重(2288.57±366.29)g,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管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较快达到营养性喂养和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高存活率。

  • 标签: 超早产儿 肠内喂养管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早产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早产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由80例早产组成,对照组早产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早产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的生长状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生长速度优于对照组早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早产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进行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早产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早产生理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的安全性。方法将80例早产纳入本研究,其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观察本组早产在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80例早产呼吸、心率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袋鼠式护理中的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显著提高。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呼吸、循环生理指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对缺氧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生理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高危早产体格发育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保健高危早产81例,根据纠正月龄6月龄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三组,分析各组出生时一般情况,采用Z评分法对矫正月龄1月、3月、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早产纠正月龄6个月内体格发育、贫血患病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早产出生时情况显示部分母乳喂养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早产各月龄期生长发育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乳喂养组儿童纠正月龄6月时贫血患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妊娠合并症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建立,母乳喂养高危早产可以获得满意的体格增长,但贫血患病率高,需在管理过程中提高对贫血的监测,加强家长教育,提高铁剂补充的依从性。

  • 标签: 高危早产儿 喂养方式 Z评分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在早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早产,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俯卧位护理,对照组给予仰卧位护理。结果观察组呕吐次数、腹胀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每天体重增长重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护理中采用俯卧位,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前参与早产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发展性照顾,给予试验组患儿母亲参与式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摄奶量和睡眠时间,并对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住院时间、摄奶量和睡眠时间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母亲参与早产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母亲参与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的,来我科进行治疗的早产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了口腔运动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值得新生儿及NICU病房广泛采用。

  • 标签: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早产儿 经口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早产PICC置管成功后X片第一次定位异位和后期异位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PICC异位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15年6月—2016年1月进行的207例早产置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7例早产PICC置管患者中,穿刺成功后X线第一次定位有14例异位,异位率6.77%;其中,异位至右心房5例,颈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腋静脉2例,下肢穿刺异位于腰椎1例。PICC留置后第7天有48例患者因病情需复查X线胸片时显示PICC导管异位者有15例,异位率31.25%;其中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2例,导管位置下移导致尖端变深者5例,导管尖端位置上移导致位置变浅者7例。结论PICC导管尖端异位与静脉选择、操作者送管技巧、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个体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个体化体位摆放以及置管后期PICC的维护和患者的活动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置管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到标准位的关键,且后期异位率高于早期,需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X线定位,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早产儿 PICC 异位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振幅整合脑电图能直接反映和评价新生儿脑成熟度及脑功能状况,尤其是早产有助于早期诊断脑损伤,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致残率。本文就60例脑损伤早产脑功能监测期间的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早产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早产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比率、到达全胃喂养的时间及其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10.41±2.32)d,较对照组(15.42±3.04)d短;观察组体重增加(1.24±0.52)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4±0.32)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早产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防治早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产,参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n=15),甲组早产予以俯卧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乙组早产予以仰卧头侧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比甲乙两组早产的临床疗效与呼吸暂停例数以及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发作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早产的临床疗效、呼吸暂停例数、呼吸暂停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各项指标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用于防治早产呼吸暂停效果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俯卧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