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导管留置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2020.1-2021.8期间治疗的ICU导管留置患者68例开展对比探究实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ICU导管留置患者治疗中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实验组患者ICU转出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73.53%ICU转出率,实验组患者感染率2.94%低于对照组患者17.65%感染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治疗促进效果更好,P<0.05。结论:ICU导管留置患者在疾病吧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保障,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在患者临床治疗中比较推荐。

  • 标签: ICU 导管留置 针对性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透析深静脉口直导管换药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血液透析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深静脉口直导管换药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

  • 标签: 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 换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前牙区种植术后与普通拔牙术后可摘局部临时修复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更多医生知道传统美学临时修复与种植区临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存在差异。不是通常理解下的口腔修复科医生即可以直接制作种植术后的各种修复。而是一定要经过特殊的培训,更深入的学习,才可以由传统的修复美学转型到种植术后美学修复。本文从前牙临时可摘美学修复体阐述了这一观点。

  • 标签: 前牙美学 临时可摘修复体 种植术后 拔牙术后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使其自主采取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 本 内分泌科 接诊并在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共计 4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导管护理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导管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专业的导管护理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适用导管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留置导管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干预 效果 发生率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导管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为护理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比较,观察组(2.22%,95.56%)优于对照组(13.33%,8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针对性导管管理,对存在问题采用相应处理措施,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内科 重症患者 导管管理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护理,阐述了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提出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归纳总结。结论:不同病人胃管的选择,置管方法及护理亦不同。

  • 标签: 胃管留置胃管方法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年龄小儿中采取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对留置时间带来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到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不同年龄患儿纳入到研究中,其中新生儿(年龄低于28天)纳入到甲组,婴幼儿(年龄在28天到3岁)纳入到乙组,学龄儿(年龄在3岁(不含)到12岁)纳入到丙组,各有28例。比照三组患儿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甲组的下肢、上肢及头部留置时间没有很大差异(P﹥0.05)。乙组的头部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上肢,最后为下肢;丙组的上肢留置时间最长,下肢最短;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学龄儿应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婴幼儿则应选择头部,新生儿为了便于观察,也应选择头部,上述位置能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位置 不同年龄 留置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空气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事件。它可能发生在各种程序和手术中,但最常见的是作为中心导管插入的医源性并发症[1]。由于国内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就目前中央静脉导管防止空气栓塞的研究进展作一定的总结。

  • 标签: 中央静脉导管 静脉空气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 2016年 8月 -2018年 5月本院接诊的患儿 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 50例。研究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明显比对照组的 22.0%低,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为 96.0%,明显比对照组的 84.0%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小儿护理 家属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胃溃疡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0年2月研究工作完成。其中选择135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坚持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组为AB两组。其中对B组患儿67例,实施常规护理,而A组患儿68例,则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处理,实施后对比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并发症问题的改善情况。结果:完成对两组患儿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5.88%和17.91%分别为AB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A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为帮助儿科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促使患儿身体健康恢复至正常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护理手段,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 8例发生 PICC置管堵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PICC置管后堵塞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 PICC置管后发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血凝性堵塞、肺血栓性堵塞、 PICC接口处污染及机械性堵塞。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包括置管部位选择、脉冲式正压封管、非血凝性导管堵塞护理措施、建立 PICC系统管理机制以及紧急管理措施。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PICC置管 堵塞 护理对策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为实施防护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记录 156例 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分析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 PICC导管发生移位者 28例( 17.9%),其中外移 20例( 71.4%,外移 1-3cm者 15例、 3-5cm者 3例、> 5cm者 2例 )。体内回缩 8例( 28.6%,回缩 1-2cm者 6例、回缩 2-4cm者 2例)。结论 PICC导管发生移位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固定不牢、护士操作不规范、皮肤过敏、瘘道形成、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须掌握正确管道维护方法,防止管道移位,方可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 导管移位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d组1例、10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d组、8d组、9d组、10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d更换一次。

  • 标签: PICC透明敷料 更换频率 导管相关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降低浅静脉留置针敷料规范固定缺陷数。方法:(改善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