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上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6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结果月上网时间平均不足4小时的同学的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网时间平均4至10小时的同学的SCL-90的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纲时间平均10小时以上的同学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接近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合理健康的上网,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紧张和压力的释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度上网,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容易引起人际情感的淡化。
简介:目的2003年2月25日某校某教学区某学生坠楼自杀身亡;2003年5月9日284人的大学生作业中,围绕死的伦理观念来写的有5人,其中1人的主题就是自杀,以此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内省和访谈法等方法,探讨出现某学生自杀现象后的教育与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应注意一果多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有可能是外因的。结论对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预防和辅导的难点或重点是要搞清楚哪些大学生是有可能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对个别大学生以死为题的作业需要教育和研究,作相关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应该注重大学生外部环境的改善;必须采取措施,分清不同情况,重点作好有可能有自杀行为倾向的大学生的工作;必须正面教育,要求大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杀。
简介:目的与方法应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PI)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500名大学生中,正常心理状态占80.4%,可疑心理障碍占11.6%,异常心理状态占7.8%,可疑心理障碍和异常心理状态二者占19.4%,表明大学生相当多地存在着心理障碍问题。结论为学校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医学生心身健康的个性因素。方法:对146名三年级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6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SPSS作统计分析。结果: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等症状量分高于常模。其中多数症状量分与16PF中的L(怀疑)、O(忧虑)、Q4(紧张)因子分有正相关,而与C(稳定)、E(持强)、F(兴奋)、H(敢为)、Q3(自律0有负相关(均P<0.05-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心身健康的主要个性因素是紧张(Q4)、严肃(F)、感情用事(I)、退却(H)、和怀疑(L)等。结论:各种不良个性因素与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提示严重视早期对中小学的个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