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始在脑系科试行陪伴病区,截至2005年6月除产科、儿科外的所有病区全部实行了无家属陪伴制度。实施住院患者陪伴制度以来,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保证陪伴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护理改革,探索出了一套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及时到位的治疗护理;责任明确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周到的生活护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身心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 标签: 现代护理管理 病区 护理工作质量 陪伴制度 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 简介:偏倚又称"系统误差",指对真实情况的歪曲。在研究过程中,偏倚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选取研究对象时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性偏倚;另一方面是在收集资料时产生的偏倚称为信息资料偏倚。

  • 标签: 论文写作 选择性偏倚 科研 信息资料
  • 简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嗜睡患者,在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可以睡20h,而且检测过睡眠的质量显示深睡时间很长,每天都尽量保持8h的睡眠,但是第2天还是会很困,即使睡12h,第2天仍然是处于一直困乏的状态,随时可以睡着。我平时生活作息挺规律的,一般晚上10时左右就休息,争取第2天早上7点起床,但是很困难,有时晚上9时多就睡过去了。

  • 标签: 嗜睡症 呼吸暂停 发作性睡病 睡眠麻痹 发作性睡眠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概率抽样(probabilitysampling):也称“随机抽样”(randomsampling)。其特点是每个被抽取的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具体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集柬抽样和系统抽样。

  • 标签: 抽样方法 论文写作 科技 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概率
  • 简介:目的观察抽搐电痉挛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用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以上,治疗前后以观察临床症状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抑郁情绪、自杀等六项因子及中华医学会4级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忧郁情绪、躯体性焦虑、自杀、绝望感、阻滞、认知障碍等六项因子明显改善(P<0.01),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较佳,适合抑郁症的快速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患者,男性,25岁,农民,未婚,因头部外伤1月,头痛1周,于2004年3月28日入院.当时头部碰伤未就医,一周前出现左侧头痛,伴呕吐及右手1~3指麻木.过去史特殊.入院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头部无伤痕,颈软,神经反射及感觉正常,心肺及腹腔脏器特殊.入院诊断:左顶叶脑挫伤;脑胶质瘤待排.入院后体温、血压、白细胞正常,肝脾淋巴结不肿大.PRP(-),抗HⅣ(-),HBsAg(-),HBcAg(-).胸片:双肺微小砂粒状高密度阴影,考虑肺泡微石症的可能.CT示左顶叶脑挫伤.MRI见双顶叶多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病灶,0.5cm×0.5cm至2.3cm×0.7cm大,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多发性斑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灶,周围见水肿带围绕(未见强化),中线居中,脑室正常,拟多发性转移瘤.

  • 标签: 无反血性结核病
  • 简介:德尔菲法(Delphi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来。该方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对某个研究问题,通过多轮,反复地征询、归纳、修改各专家的意见,最后汇成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德尔菲法 论文写作 科技 兰德公司 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文字差错示例如下(箭头后为正确用字):饱合→饱和,即发性→继发性,纵膈→纵隔,线形、线型→线性,记数→计数,机率→几率,粘膜→黏膜,罗音→哕音,反应→反映,松驰→松弛,观查→观察,图象→图像,心率失常→心律失常,倍受观注→备受观注,

  • 标签: 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 心律失常 心率失常 继发性
  • 简介: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应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应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 标签: 医学论文写作 自我评价 国内外
  • 简介:医学论文中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的选择、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常用的标题有“材料与方法”、“对象与方法”和“资料与方法”等。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组来源、纳入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排除标准。

  • 标签: 医学论文 知情同意书 写作 实验动物 试验程序 试验研究
  • 简介: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research)、扎根理论研究(groundedtheoryapproach)、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icresearch)、历史研究(historicresearch)、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个案研究(casestudy)等。其中行动研究可以使用量性或质性的研究方法。

  • 标签: 行动研究 个案研究 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历史研究 研究方法
  • 简介:护理论文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不仅能够体现一所医院的护理水平,更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2003年以来,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通过加强护理管理者对科研的重视,营造学术氛围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等,收到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人员 论文质量 写作能力 学术氛围 护理科研 护理管理者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67例儿童在全麻下行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前进行MRI定位扫描,其中男105例,女62例:年龄2-12岁。因脑性瘫痪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148例.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加内放疗12例,脑干肿瘤行活检6例.扭转痉挛行靶点毁损1例.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磁共振成像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总结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的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的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

  • 标签: 无框扫描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引导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框架定位进行颅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痫灶者均明确癫痫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颢叶痫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内致痫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痫的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无框架 机器人 颅内电极 癫痫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将69例难TR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的氯氮平治疗;短疗程组25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长疗程组23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观察三组样本的起效速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三组样本的评分变化、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样本的副反应,分别在MECT治疗开始后1,2,4,8,12周评定。结果短疗程组、长疗程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1.31、9.54,P均〈0.01),长疗程组、短疗程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t=1.35,P〉0.05);MECT治疗开始后各观察时段两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实验组之间的MECT开始后备时段BPRS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各观察时段TESS评分、WNS评分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实验组MECT治疗1周末W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结论与传统的药物治疗TRS比较,合并MECT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但疗效并非随MECT治疗次数而增加;且短时观察有认知损害,但能迅速恢复;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创颅内压(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颅内压(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