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针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颗牙传统冠式修复与高嵌体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单颗牙重度缺损且能定期复诊病患4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结合高嵌体的修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病患结合传统冠式修复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修复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单颗牙治疗病患,经修复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颗牙重度缺损病患采取高嵌体修复治疗疗法,要明显比传统冠式修复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牙龈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咀嚼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修复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痛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畏惧、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以及敲击增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张口受限、下唇麻木、干槽症、颞下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暴露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前、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为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效果。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一年间我院口腔科埋伏牙患者26例行多排螺旋检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埋伏牙本身形态、走向、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检验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技术,26例患者共显示埋伏牙28枚,三维重建技术清楚的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2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我科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所示情况基本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简易性的种植导板对患者实施修复种植牙操作之后评价其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修复手术之前利用2mm蜡线在模型上进行植体方向和植体位置的实际确定,然后采用植入道模板进行术前铺设,在实际手术中通过模板来良好的给与术中指导。在手术之后对患者采取X线片修复检查。修复检查目的主要是检验已经被种植的植体其实际三维位置是否正确合适。结果经修复治疗之后280枚植体其植入方向和植入位置均达到了术前种植设计要求。197例患者对于种植牙修复实际效果表示非常满意,还有3例患者在进行了二次修复治疗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对于需要接受种植牙修复手术的患者来讲利用简易种植导板来实现引导手术的治疗方法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对植体方向位置给与准确定位同时也为后续二次修复奠定了基础。患者在以修复为中心的治疗之后普遍表示牙齿咀嚼舒适,咬劲有力。因而这种以修复为中心的种植治疗技术可以在现今以及后续的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性的利用和有效推广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派力奥治疗牙龈增生的疗效。方法将5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牙周基拙治疗。治疗组加用派力奥软膏治疗。对照组仅行牙周基础治疗,在首次就诊和治疗后的1、3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3月各项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间各项指标持续好转无复发。治疗组GI、SBI、BOP、PD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派力奥治疗牙龈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88例牙颌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情况、牙槽脱落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一年后、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五个时间点的牙槽脱落情况分别是0.00%、0.00%、0.00%、2.27%以及4.55%,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两个时间点的牙槽脱落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颌畸形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降低患者的牙槽脱落情况,延长其牙槽使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梅尼埃病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病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病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病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病是儿童梅尼埃病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病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病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简介:Wegener型肉芽肿病以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病变,累及小血管的播散性坏死性血管炎和灶性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临床特征,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表现复杂多变。鼻及鼻窦是头颈部中受累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外耳、中耳及内耳均可受累,声门下狭窄是其在喉及气管最主要的表现。该病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检测及病理活检等多个方面。
简介:目的对60例听神经病小儿进行临床听力学分析,以便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临床医学听觉言语康复中心门诊。对4个月-6岁婴幼儿及儿童诊疗中发现60倒聋儿。对声音有反应,但不会讲话,给于ABR,ASSR,OAE、声导抗.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异常反应。结果60倒(120耳)聋儿ABR严重异常。ASSR、行为测听有部分残余听力,OAE正常。声导抗及影像学方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听神经病是一种近期提出的病因不明的听觉障碍性疾病。此病引起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听力学检查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与感音性聋的鉴别。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