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18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筛选出高焦虑、高抑郁个体,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高、低焦虑组和高、低抑郁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2)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3)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宣泄策略越多;(4)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2年5月280例建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自确定怀孕日起通过孕妇学校对其进行孕期教育,孕期每月随访1次,对两组孕妇分别于孕早期(12W)、孕晚期(35W)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发放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孕期各时段均可产生焦虑抑郁,两组分别于孕12周和35周比较,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倾向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对照组在孕35周时焦虑抑郁倾向较孕12周时显著增加。结论孕期任何时段均可发生焦虑抑郁,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产前焦虑抑郁状态。以最好的状态顺利分娩,增加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校英语专业新生产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育系160名英语专业新生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查。根据SDS、SAS测查结果,将有效问卷的152名新生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并分别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新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7.63%和25.66%。抑郁焦虑症状与家庭经济状况、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自信心、自尊心、意志力有关(X2=10.15~36.02,P<0.05)。抑郁组的SDS评分、焦虑组的SAS评分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素质、个性倾向、适应能力、自信心、意志力呈正相关(r=0.41~0.57,P<0.05),而与自尊心呈负相关(r=-0.48~-0.51,P<0.05)。结论新生存在较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与其家庭经济状况及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对抑郁焦虑严重的学生须进行心理辅导。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呼吸系统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将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76例男性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59.21%,抑郁发生率为47.37%,44例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为59.09%,抑郁发生率为45.45%,男女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率的发生率为13.33%,抑郁率的发生率为9.17%,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大多数病人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可见,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采用方便抽样,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调查2950名高职学生状况,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资料。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抑郁、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抑郁、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可以通过自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高职生抑郁情绪、社交焦虑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者的定义、特征以及相互影响的机制。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焦虑不仅可能加重抑郁症状的发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此外,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学业压力和个体应对机制等因素在焦虑与抑郁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了解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的关联性对于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整体幸福感。该研究为今后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影响二者关系的多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降压治疗,另62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经8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BP、DBP、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BP、DBP、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辅助高血压治疗,疗效显著,保证了降压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在某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825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广泛性焦虑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评估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被调查者中,单纯欺凌者151人(18%),单纯受欺凌者1134人(137%),欺凌-受欺凌者293人(36%),未卷入者6674人(809%)。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51%(1248/8252),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04%(1685/82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欺凌-受欺凌者检出焦虑情绪(OR=348,95%CI:260~466)、抑郁情绪(OR=304,95%CI:230~402)的风险高于未卷入者。单纯受欺凌者(OR=261,95%CI:220~310)和单纯欺凌者(OR=211,95%CI:138~322)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高于未卷入者;单纯欺凌者(OR=268,95%CI:184~392)和单纯受欺凌者(OR=253,95%CI:217~297)检出抑郁情绪的风险也均高于未卷入者。结论: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差异,欺凌-受欺凌者是检出焦虑抑郁情绪的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改善中压力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期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而对照组伴随病情发展,评分逐渐升高;在恢复期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有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且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焦虑和抑郁情绪是重点高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这两种情绪会影响其学习状态,学习状态不好又会加剧焦虑和抑郁情绪。本研究尝试在重点高中开设REBT特色课程,考察其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结果显示,REBT能显著降低全程参与REBT特色课程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8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观察组产妇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3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希望理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后SAS和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