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开展环境因素对有机质材料色牢度影响的研究,及寻找不同的文物陈列展览与藏品保存所适宜的环境,必需了解文物环境的质量状况,探讨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此,选择故宫博物院有代表性的文物陈列展览与藏品保存的环境为试验场所,对该试验场所环境温湿度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在该环境中摆放试验样品,对试验样品的颜色变化进行不定期的检测。经过试验样品色牢度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了相同环境下,丝织品试验样品色牢度变化比绘画颜料色牢度的变化大;三种不同温湿度的环境,对丝织品试验样品色牢度变化影响也不相同,其中,红色样品变化最敏感。相对绘画颜料,不同环境温湿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采用分光测色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碱催化原位复合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颜色、分解温度、分子结构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测试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质文物样品的抗压强度、透气性、孔分布和微观形貌等加固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10%正硅酸乙酯材料的复合材料成膜透明,提高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光老化性能,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级SiO2分布于丙烯酸材料内部,有机材料包覆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加入提高了陶质文物样品的力学性能,同时又不堵塞陶胎内部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简介: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偏光显微镜(PI.M)、体式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分析方法,对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质彩绘文物制作工艺是就地取土,与水混合塑型,在900-1000%烧制陶胎。其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白色为方解石(CaCO3)、红色为赭石(Fe203)和朱砂(HgS)、黑色为炭黑(C)、紫色为人造汉紫(BaCuSi2O6),采用胶料调和颜料调涂刷绘制而成。这批文物的制作工艺属于典型的秦汉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简介:文物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预测是文博领域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仿真样品进行多组平行老化实验,借鉴动力学方法探究环境对纯丙(纯丙烯酸乳液)、硅丙(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及B72(ParaloidB72)等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影响。实验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测量仿真样品上保护材料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接触角及色度变化,以表征其耐候性;二、测量紫外光照射时间不同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变化,以表征其耐光性;三、对三种材料做热重分析,并利用热动力学原理预测其热老化寿命。所得结果如下:一、通过对仿真样品的老化循环可以直观地表达三种保护材料的耐候性,发现与文物本体的"相容性"是三种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组的老化实验中,可以看出三种材料各有优劣;二、通过测量几种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发现,紫外光照射下纯丙、硅丙、B72均符合二级反应,可以此为依据通过计算的方法推测保护材料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的耐久性;三、通过数据可知,在稳定、低温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耐久性均非常优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保护材料的有效寿命会明显缩短。本研究探索的结果,可为现阶段较常使用的文物保护材料的寿命预测提供一些思路。
简介:李叔同是中国近代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金石、诗词诸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他在39岁时出家为僧,摒弃俗世诸艺,精研律学,一变而为享誉近世的律宗高僧,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弘一大师。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正是李叔同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俗世还是出家后,李叔同皆以处世严谨而著称,故时人或以为他是个寡情之人,甚至闹出不少的笑话。其实李叔同不仅重情,而且重义,是那种典型的古道热肠之人。其与刘质平之间的师生情,足以说明这一点。1912年秋,李叔同应经子渊之邀,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两科教席。图画和音乐在当时学校本是不受重视的课程,但由于李叔同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