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江地区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状况,及少数民族与汉族间儿童体格生长有无差异。为进一步促进黔江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14年5~6月黔江市区8所幼儿园共3428名学龄前期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中国九省市0~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标准》1比较。结果1.1黔江地区土家族、苗族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3~4岁组较中国九省市儿童生长标准高,5~6岁组低于标准,差值最大的是6岁组,6岁组土家族男、女童身高、体重均值分别为114.72±5.19cm,20.51±3.45kg(土男),113.49±4.26cm,19.39±2.66kg(土女),苗族分别为114.64±4.92cm,20.65±3.83kg(苗男),112.57±5.44cm,19.67±3.72kg(苗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土家族儿童BMI高于九省市标准,除6岁组外,其他三组土家族男童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女童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苗族儿童BMI低于九省市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6岁土家族、苗族儿童身高、体重、BMI与汉族比较3~4岁组土家族、苗族男童身高比汉族低,5~6岁组比汉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土家族儿童体重均比同龄的汉族儿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土家族儿童BMI比汉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黔江地区土家族、苗族学龄前期儿童随年龄增长,身高、体重逐渐由3岁时高于中国九省市儿童生长标准到5岁时落后于生长标准;2.土家族学龄前儿童体型较汉族儿童粗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巍山地区某所小学19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8%。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8%,其中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6%,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5.6%。在各个行为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中交往不良,强迫性和多动呈显著差异(P<0.05)。在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同因子差异比较中攻击性和违纪呈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差异检验中,少数民族男童与非少数民族男童在体诉和攻击性上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女童与非少数民族女童在社交退缩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儿童在年龄差异比较上无显著性(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提示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高职外科护理技术教学的效果。方法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维吾尔族班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外科护理技术教学中对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学生期末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干预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试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7个特质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用传统教学法后评判性思维测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个特质中有6个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项特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维吾尔族高职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应用外科护理技术教学可行且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妇产科门诊个体化护理的中的经验与护理技巧应用评价个体化护理对医疗综合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及综合素质在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280例在我院治疗的妇科门诊患者,并进行了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P<0.05)。与参考文献1结果相符。定期对当地各民族妇女开展本地少数语言文字(哈?汉)的健康教育讲座。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双语培训护理人员,才能有效的提高妇产科门诊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高边远小数民族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对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根据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结果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的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员分布分散,经济落后的制约等问题普遍存在。结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任务重道远。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结核病的自觉预防意识和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障结核病患者服药全程督导,提高治愈率,是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者长期而重要的一项任务。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环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环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环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环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环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环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少数民族聚居区(甘南地区)汉、回、藏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选取甘南地区600人,其中汉族200人,回族200人,藏族200人,进行包括饮食习惯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其中汉、回、藏族各200人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3%、8.1%、6.2%;三组人员在饮食习惯上有很大差异,汉族人员不吃早餐、不按时吃饭、经常高脂肪饮食、爱吃甜食、爱吃腌菜类食物、零食、以零食代替主食、常吃油煎油炸食物的人数要多于回族人员,而回族人员则显著多于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聚居区(甘南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回族,回族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藏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