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头 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外侧路和后外侧路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的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病例,其中17例采用前外侧路,18例采用后外侧路,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随访至少一年。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数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前外侧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2.3 ±41.3) min,与后外侧路组(120.2. 0 ± 36.7) min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前外侧路组平均术中出血( 279. 4 ± 79.2) ml,与后外侧路组( 255. 6± 66.2) ml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术后一年随访时前外侧路组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 91.8 ± 5. 3) 分,与后外侧路组(92. 2 ± 4.6) 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前外侧路和后外侧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外侧路术中出血量多于后外侧组,而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路与后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路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评分 前方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路包括前方路和后方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病例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呈现1个或1组病例的诊治过程来体现报告者的诊疗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一个精彩的病例报告需要报告者在病例选择、资料收集、报告整理及口头表述等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将分享病例报告的准备、撰写和演讲等方面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 标签: 病例报告 幻灯片 学术交流 演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A组,后外侧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Ha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手术平均用时、患者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后腹腔途径路及经腹腔途径路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腹腔途径路术式(TLA),研究组应用经后腹腔途径路术式(RL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路和后外侧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以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根据手术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路组(30例)和后外侧路组(30例)。对比内容: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关节功能。结果:①两组患者除了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后外侧路患者数据更理想(P<0.05);②后外侧路患者的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前内侧路患者(P<0.05);③前内侧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占比73.33%(22/30),后外侧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28/30),(χ2 =4.320,P=0.032<0.05)结论: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使用后外侧路治疗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 标签: 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 后踝骨折 疗效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SuperPATH路与传统后外侧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07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不同分为2组:SuperPATH路54例(SuperPATH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4.3±9.1)岁;后外侧路53例(后外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62.2±10.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假体位置的外展角、外展角安全比例、前倾角、前倾角安全比例、后倾角、后倾发生率、偏心距差异、下肢长度差异,以及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7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并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5个月)。SuperPATH组患者假体的后倾角13.6°±9.6°和后倾发生率18.5%(10/54)均大于后外侧组3.0°±1.0°和5.7%(3/53),偏心距差异0.26(0.13,0.49)cm小于后外侧组0.38(0.13,0.70)cm,术后1周Harris评分(74.8±7.8)分高于后外侧组(72.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的外展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前倾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下肢长度差异、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1例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次出现脱位。结论微创SuperPATH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后外侧路可以获得更好的偏心距,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但该路安放髋臼假体出现后倾比例更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疗效比较研究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路和经额底纵裂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纵裂路手术作为经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路和经额底纵裂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路和经额底纵裂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纵裂路手术作为经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路和经额底纵裂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钛板的单纯前路与前后路结合的手术方式治疗第5腰椎(L5)~第1骶椎(S1)结核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骶结核患者28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路将纳入患者分为锁定钛板组(16例)和前后路结合组(12例),锁定钛板组患者采用锁定钛板的单纯前路手术治疗,前后路结合组患者采用前后路结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至少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L5~S1前上缘之间的垂直高度。结果锁定钛板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前后路结合组,(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CRP、ESR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前、术后即刻及最后1次随访时,两组L5~S1前上缘之间的垂直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L5~S1前上缘之间的垂直高度大于术前(P<0.001)。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钛板的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腰骶结核可以达到与前后路结合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更少。

  • 标签: 结核 锁定钛板 手术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腋窝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无充气腋窝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美容效果满意度(45例,73.77%)、手术时间(294.32±12.35min)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60例,98.36%)、手术时间(121.35±3.98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充气腋窝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显著,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美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不同路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76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38例为参照组并采用胸乳路的方式施术,其余38例作为研究组则采用完全乳晕路的方式施术,比较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完全乳晕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更快为患者完成手术,减轻对患者的损伤,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从而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完全乳晕入路 胸乳入路 术后疼痛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44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9岁(范围:46~81岁)。手术经膀胱前路完成24例(前路组),经膀胱后路完成20例(后路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结果及术后尿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Gleason评分均无差异(P值均>0.05)。前路组与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84±43)min比(193±42)min,t=-0.599,P=0.55]、术中出血量[(218±88)ml比(225±115)ml,t=-0.244,P=0.81]、病理学分期(T2/T3期:15/9比12/8,χ²=0.029,P=0.87)、切缘阳性率[29.2%(7/24)比30.0%(6/20),χ²=0.004,P=0.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不使用成人纸尿裤为判断标准,前路组拔尿管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的患者分别为1、6、20、23例,后路组分别为6、11、19、19例,后路组拔尿管即刻达到尿控的比例高于前路组[30.0%(6/20)比4.2%(1/24),P=0.04],两组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膀胱后路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相较于经膀胱前路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且可提高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比例。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后入路 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