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 2016年 10月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8.33%)、生存质量评分( 97.67±3.24)分和护理满意度( 100.0%)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88.33%)、( 75.34±2.41)分、( 90.0%),而并发症指标( 3.33%)低于对照组( 2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针对性、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他们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 98.33%,高于对照组的 88.33%,而并发症发生率( 5.0%)低于对照组( 16.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既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措施及在整个过程中施以有效的护理办法。方法:选取 2015年 5月 -2017年 6月我院收治的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急救和有效护理后, 44例存活,存活率为 91.67%, 4例死亡,病死率为 8.33%。其中,发生并发症的有 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6.67%。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能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同时配合优化的护理,能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存活,两者共同实施是提高病人救治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了同时期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等疾病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胸痛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先对患者的临床病情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诊断,为后续的治疗及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1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把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式,两组实验对象都使用了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指标有血管再通率与并发症数据,对两组数据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在血管再通率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数据是63.33%,有38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的两个小时之内试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达到了81.67%,数量是49例。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满足P<0.05的条件。同时在并发症的统计上试验组的发生例数也得到了明显地降低,满足P<0.05。结论把综合性护理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再通率的提升以及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两种方式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择取该院急诊科于 2015年 6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 56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的急诊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治疗组与参照组两组,分别行以 PCI介入术与静脉药物溶栓两种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通过对临床效果的观察发现,治疗组全部治愈,总有效率可以达到 100%,参照组的 28例患者有 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CI介入术的疗效比静脉药物溶栓方法的疗效更佳显著,急诊科进行心肌梗死治疗时应选择 PCI介入术。 [关键词 ] 急诊;心肌梗死;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