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20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手术年龄为10. 5个月,范围为5~23个月;左侧冠状缝早闭8例,右侧冠状缝早闭12例。患儿头颅外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前额及眼眶内陷,眼眶上抬,同时患侧枕部也内陷,整个颅腔小于健侧。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前颅顶不对称指数(anterior cranial vault asymmetry index,ACVAI)和颅腔容积进行手术疗效评估。在颅腔容积的比较上,将本研究的20例患儿作为颅缝早闭组,将报道测量的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颅腔容积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后颅面外观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骨瓣坏死、骨瓣移位、脑脊液漏、组织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9. 9个月,范围为12~40个月。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前ACVAI值为(9. 07±3. 55)%,术后1周ACVAI值为(3. 56±3. 42)%,末次随访时为(3. 13±2. 41)%,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P<0. 001 ),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6,P=0. 517)。术前,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为(1 027.85±112. 25) ml,正常对照组为(1 131. 92±161. 71) ml,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36,P=0. 023);颅缝早闭组术后1周的颅腔容积为(1 081. 62± 111. 10) ml,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0,P<0. 001);末次随访时为(1 386. 90± 119. 30) ml,正常对照组为(1 438.22±89.28) m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4,P=0. 132)。结论运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可获得很好的颅腔容积扩增,随访时接近正常儿童,头颅畸形恢复较好,手术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侧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侧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侧分布组与单侧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骨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分布组优于单侧分布组。对单侧PKP手术骨水泥呈单侧病例,可行对侧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侧唇裂关键性畸形要素:唇高不足、人中嵴变短的调查分析患侧上唇提出单侧唇裂新的临床分类,即定量分类。方法对单侧唇裂病例的健侧唇长及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长进行测量,将裂隙内、外侧唇长分别与健侧唇长进行比较。其相差值在2mm以内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正常(与健侧唇长相等时)或接近正常;相差在3mm以上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不足。结果100例单侧唇裂定量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型,裂隙内、外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型,裂隙内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裂隙外侧唇长不足型;第三型,裂隙内侧唇长不足,裂隙外侧唇长正常或近接近正常;第四型,裂隙内、外两侧唇长不足型。结论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与既往教科书按唇裂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或以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面积不同进行分类[2]及其他有关文献唇裂分类方法[3,4]完全不同。这种分类法,理顺了单侧唇裂分类与修复原则、选择和改进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正确与合理指导单侧唇裂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其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13±0.24),ODI评分为(11.25±1.24),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6±0.89),ODI评分为(20.65±3.76)。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使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