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同志报道涌入公众视野,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认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从同志报道"接触时间"、"阅读数量"、"价值倾向"三个变量,研究同志报道对同性恋出柜的影响效果。从调查结果可知:(1)接触同志报道越早,越容易产生出柜想法;(2)阅读次数并不能直接影响其出柜想法与出柜行为;(3)同性恋对于同志报道会有选择性接触,他们更愿意选择跟自身观点相符的价值倾向;(4)同志报道在出柜想法上会有刺激和累积作用,它促使出柜意愿更强烈,但其影响仅停留在想法层面上。换言之,出柜想法和出柜行为呈现割裂关系,媒介报道只是在想法上有刺激性作用,并不能左右出柜行为。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负担,并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面临容易复发以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困境。不少系统评价报道,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银屑病非常有前景。由于临床使用方便,中成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Database),以及国外PubMed数据库,综述了目前治疗银屑病的6种常用中成药研究进展及大量关于中成药的报道,包括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研究等。研究表明,中成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和疗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然而,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实施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在对结果的解读方面需要谨慎。有关中成药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可通过进一步全面的系统评价来实现。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从"郁乃痤"的机制出发,辨证治疗痤疮,运用开郁结之阳气、散寒除湿之法,选用经典名方五积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所选56例患者均来源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痤疮专病门诊,符合入选诊断标准,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8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局部治疗: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予以多西环素片100mg,2次/d;治疗组给予五积散加减治疗,1服/d。在治疗后第2、4、6、8周比较2组疗效指数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作出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疗效分别为:治疗组痊愈率50.00%、总有效率98.15%;对照组痊愈率26.42%、总有效率83.0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疗效指数、皮损积分及伴随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郁乃痤"辨证治疗痤疮,五积散组的疗效优于多西环素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男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不同生物群感染情况及其与尿道炎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菌株,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尿道炎的临床症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临床菌株的血清分群检测。结果:38株Uu中,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同时检测到两个生物群。无论有无尿道炎表现的男性患者中,T960生物群的检出率均高于parvo生物群,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尿道的Uu感染中T960生物群检出率高于parvo生物群,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地区分布、研究对象的差异及样本量等因素有关,有待于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A、B、C三组。A组3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B组36例采用咪唑斯汀片口服;C组37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治疗36天后比较三组疗效。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检测项目同上。结果:A、B、C三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CD3+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CD4+、CD4+/CD8+比值升高(P值均〈0.05),CD8+降低(P值均〈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CD3+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CD4+升高(P值均〈0.05),CD8+降低(P值均〈0.05)。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1.89%,与A组(58.82%)、B组(7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可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对其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患者的妊娠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169例(1.40%):RPR阳性/TPPA阴性4例,RPR阴性/TPPA阳性19例,RPR、TPPA均阳性146例;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42例:RPR阳性/TPPA阴性2例。RPR阴性/TPPA阳性13例,RPR、TPPA均阳性27例。98例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成功怀孕,83例分娩出正常新生儿,16例在孕期;12例新生儿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经驱梅治疗后10月内均转阴性,所有新生儿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检出较高;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通过规范驱梅或实验性治疗后,可进行辅助生殖且娩出健康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