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信任”大体上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在此之前只有一些极为零星的研究。一些西方学者发现其研究价值后,给予了它前所未有的重视,将其比喻成“阳光”、“雨露”、“鸡汤”等等。显然这类比喻想说的是,信任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但在很多情况下,越是重要的东西就越容易被人们忽略。信任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过于重要,已被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前提。
简介:<正>目次一、讨论的展开二、主要的问题及回应三、宪法与民法关系之我见纵观近年来有关宪法与民法关系的争论,其间涉及的问题可谓林林总总。然而若从整体层面上看,宪法与民法的关系牵涉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法律效力;(2)调整领域;(3)权利性质。具体说来,也就是
简介:证据的衔接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重要的一环,现阶段的证据衔接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基础性的问题多视角地加以审视。完善证据衔接制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既需要立法层面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简介: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缘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可以说主要来自美国的推动。第一股推动力量是美国于一九三四年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TradeAgreementsAct),授权行政部门对外缔结贸易协定,至一九四五年共完成三十二个贸易协定。美国认为双边协定有其缺点,而期望通过多边方式进行。
简介:随着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际商务的主流,全球电子交易网络化的发展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大量出现。电子交易的首要特点在于意思表示的“无纸化”,这使传统法律制度特别是契约制度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构建与协调电子契约的法律机制亦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不断拓展与中亚国家合作是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取向。与此同时,与美国开展合作已是中亚各国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美国与中亚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存在差异,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美国在中亚国家积极推销“西方民主”,一直遭到中亚国家的抵制,美国对中亚国家人权问题的“关注”也常常引发中亚国家的不满。对于美国而言,与中亚国家冲突不利于其扩展影响力,也不利于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更不利于实现其中亚战略目标。对中亚国家来说,与美国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到对美的政治信任,而且使之与美合作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简介:<正>壹、概论:使用人类基因信息的影响与伦理疑虑一、基因信息在保险上的价值保险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产业。由于无所不在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的风险,保险便成为人们以集体行动降低风险威胁的重要社会制度。就商业性
简介: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社会,而遍及乡村社会的基层市场一度成为了研究乡土世界的逻辑起点。对基层市场的研究,学界在其形成演变、结构体系、性质功能、与乡村社会的关联乃至区域市场等领域都结出了丰硕之果。当下的基层市场研究存在有待拓展的新领域:寻求市场体系与乡村治理体制转型的契合,呈现国家权力向社会和民间转移的图景,重构国家整合与乡村社会自我整合的耦合机制。
简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时代召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青年责无旁贷!
简介:关于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存在剧烈冲突;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并且版权是表达自由的“引擎”。而对于化解两者的冲突,又有两种方案,即版权内部的协调机制,比如思想、表达二分法,合理使用等;从外部引入表达自由的抗辨,以对抗版权。以上论说各有其理,但是他们都认为版权是一种规制言论表达的制度,其实,这种论说偏离了版权是一种财产权的立法理念。本文试图对此论述进行反思,并从版权是一种具有公共财产属性的私有财产的角度,试图提出一些建议解决版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以供学界批判。
简介:商业行规在规范商家商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些商业行规站在商家立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关注不够,甚至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形成了商业行规与法律规范的冲突。对此,应当坚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场,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规加以改革。同时,政府也应当对商业行规加强监管,法院应当积极审理纠纷案件,通过审判权调整冲突。
简介:刑法中的规则是一种硬性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象规定,而潜规则则是一种隐性的、修正规则的规则,二者的适用都可能异化或朝病态方向发展。为此,必须通过生命规则把二者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化解以实现统一互补、从而使表象的刑法转变为真实的刑法。
简介:<正>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十分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首先是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因此,中国把改善和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列为对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东南
简介:宗教是对此在的有限性的否定和超越,无限的根据在于有限本身,对于具有无限、永恒这样终极意义的理念的理解只能在处境化的理解者的有限视域之中。这个有限的视域是由个体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社会的历史文化共同界定的,对于终极实在的诠释或理会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这个视域所构建的“成见”。世俗化将对有限的超越以终极关切为旨趣还原于个人的精神世界,而将对现实秩序的塑造归还给社会的各个构成。
简介:金融的目的是金钱,伦理则追求德性,两者之间始终存在冲突与融合。利益驱使下的金融行为极容易产生背离伦理的极端现象,最终破坏经济金融稳定。通过联系我国金融伦理的基本现状,剖析金融与伦理现代冲突的根源,探究伦理对金融发展的约束和导向作用,说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与伦理的紧密联系,阐述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只有在伦理的充分参与进而与之相互融合的情况下,金融业才能健康、有序、合理的发展。
简介:吴晓燕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8期撰文认为,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远离国家权力的支配,没能进入政治学研究的视野。正是中国乡村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社会,在当代成了海内外政治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村落共同体和基层市场共同体两种乡村社会的结构假设。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农村集市,建国再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成为国家与农民、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的特定场域,从而农村集市与乡村政治研究密切关联,集市空间在一定层面上演化为政治实践的场域,基层市场也成为乡村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简介:学术期刊编辑和作者是一对永恒的主角,二者之间的协同程度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学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立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对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和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期刊编辑和作者对待学术成果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期刊编辑的素质等等使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为此,应该从优化审稿编校制度、提升期刊编辑素养等方面优化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机制。
简介:司法与内务合作是欧盟三大支柱之一,它经历了初步探索、正式确立、初步发展和继续深化四个阶段。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是欧洲一体化深化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动力来自欧盟发展目标与欧洲公民政治认同的互动,更来自欧洲国家应对新安全形势挑战的需要。尽管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决策效率低下和政策制定缺乏透明度、政策工具比较软弱、欧盟东扩带来内部差异扩大、“过渡期”和“灵活性原则”的潜在风险,等等,但其前进步伐不会中断。
简介:行政法上的公开原则在制度构建上分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种制度,两者之间有较为清晰的界限与内涵。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其规范内容上涵盖了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个方面。在具体构建时,政府主动公开信息与公众阅览权在同一概念上进行使用。政府依申请公开原则上应对所有人公开,例外则限于法定的利害关系人,由于条例明确了“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限制性条件,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在实践中等同于个案卷宗阅览,大大缩小了申请主体的范围。我国立法是在同一概念上来使用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的,并没有作出严格的界限划分。
简介:由于内外政治分离而产生的大量置于各国管辖权以外的全球性问题,不仅是21世纪国际政治,同时也是各国国内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治理呼唤新的全球合作形式和解决方案。内外政治互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内外政治互为支配的一元论、内外政治并行独立的二元论和内外政治相互合作的二元协调论,其中,内外政治二元协调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种独特模式,这一模式贯穿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确保了中国以合作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全球性问题,促进了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在结构上的相互支持。
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宪法与民法关系论争的总结与回应
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缘起与发展
电子契约与传统法律的冲突与协调
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矛盾
基因信息与保险:社会政策与法理分析
基层市场与乡村社会研究:历史与趋势
与时代同奋进,与中国共追梦
版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之反思与重构
商业行规与法律规范的冲突与协调
规则与潜规则——表象与真实的刑法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回顾与展望
宗教:有限与无限、神圣与世俗及其他
浅析金融与伦理的现代冲突与融合
农村集市与乡村政治研究:缘起与拓展
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沟通障碍与规避
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进展、问题与走向
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界限、机理与模式
中国与全球治理——进程、行为、结构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