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在论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时,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不发生价值革命,不变资本全部转移到年产品中,联系到《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相关论述,这些假定中的个别假定必须放开,在此前提下再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平衡问题,从前后联系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实际上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约束条件问题。其中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约束为"硬约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一约束为"软约束"。纵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第二约束条件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是在第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只有在极端假设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这也就等于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平衡则是偶然的。
简介:无论是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抑或是拉鲁关于不同阶层教养方式的论述,都倾向于认为社会底层的文化实践与公共教育机构扞格不入。伯恩斯坦和拉鲁对不同阶层语言编码、教养方式的区分以及作为理论补丁的剩余性观念为我们思索文化资本是否也有阶层之别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底层文化资本,即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是一套底层子弟通往高学业成就的独特性情系统,也是布迪厄所言的惯习或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这证实文化资本并非均质化的存在。在特定制度情境下,底层文化资本可以大放异彩。但不容忽视的是,极端苦修必然伴随极端的片面发展,底层文化资本的暗面有待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