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与实际,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而提出的大战略。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双边、多边、政府领导人与官方表态、亚投行、学者发声五种方式,各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与态度。虽然达成的协议和各国表态的状况差异很大,但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一定能获得更多国家理解和支持。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的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的政策。
简介:阿拉伯(语)化不仅是一个旨在提升阿拉伯语社会地位、改善阿拉伯语现代适用性以应对强势外语在阿语世界传播的语言规划与政策行为,在深层次上,阿拉伯(语)化反映并回应了阿语世界在现当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性”。这一“边缘性”在客观现实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并深刻影响了阿语世界不同语言间的权力关系。在这一权力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阿拉伯(语)化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尽管如此,阿拉伯知识界和政界对于阿拉伯(语)化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中。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阿拉伯(语)化政策的历史和阿拉伯语语言学会在讨论该政策时所凸显的两个持久性趋势,最后提出阿拉伯(语)化是在主观层面对阿语世界“边缘性”的象征性抗争和象征性补偿。
简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逐步上升为中国外交全局的"重中之重"地位。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性新进展体现在推行了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主要包括倡议建设"命运共同体"、绘制"一带一路"新宏图、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主导创设"亚投行"四大战略性新措施;走出了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主要包括提出"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实行中美两安全体系的"兼容共存"、构建与俄印日地区大国新型关系、推行"友邻外交"新特色、运用"底线思维"保障中国和平发展和统筹"六大板块"和"印太两洋"新路径;提出了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课题,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的周边大国外交、谋划"大周边外交"顶层设计、明确中国周边争端国家和争端问题的战略定位、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的布局和方略、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人才工程建设等新课题。研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战略、新路径和新课题,对于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全局和周边外交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