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8月到2024年3月期间的重症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手卫生管理、优化环境管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加强患者管理。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中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升医疗质量和医院整体形象。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 感染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儿科感染是全球儿科医疗保健中的重大挑战,有效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院内儿科感染控制策略的实际效果,以期优化现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梳理了儿科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选取某大型儿科医院2015年至2020年间所有儿科住院患者的医疗记录,以院内感染发生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我们对比分析了实施新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数据,同时考虑了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状况、住院天数等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发现,新措施实施后,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胃肠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表明新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此外,我们还评估了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力度以及环境清洁消毒的频率,这些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隔离措施的执行更为严格,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也得到了改善,这些改进与感染率的下降趋势正相关。讨论部分深入分析了新措施在降低感染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提示强化感染控制教育、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环境管理质量是降低儿科感染的关键。然而,我们亦注意到,尽管总体感染率下降,但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群,如免疫抑制或重症患者,感染防控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证评估证实了院内儿科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为儿科感染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有力证据。未来,应进一步关注高风险患者群的感染防控,同时持续改进医护人员感染控制行为,以期实现儿科感染的持续下降,提升儿科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儿科感染 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有效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序惯性脱机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收治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行有创与无创序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拔管与脱机成功率、通气时间、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患者一次拔管成功率为95.00%(57/60),二次拔管成功率为5.00%(3/60),未发生脱机失败0.00%(0/60)。患者一次机械通气时间为(9.24±2.53)d,二次通气时间为(5.24±1.02)d。患者ICU住院时间为(3.24±0.15)d,总住院时间为(9.62±2.10)d,VSA评分为(3.10±0.50)分。结论:序惯性脱机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患者拔管成功率较高,通气时间较短,ICU住院与总住院时间较短,疼痛感较轻。

  • 标签: 序惯性脱机 神经重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患儿的疼痛评估与管理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针对其独特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多种疼痛评估方法,如自我报告法、观察者报告法和生理参数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局限性。在疼痛管理方面,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疗法如音乐疗法、按摩疗法等,已显示出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强调,成功的疼痛管理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协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升儿科重症患儿的疼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改善患儿的疼痛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科重症患儿 疼痛评估与管理 疼痛治疗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护理中快速反应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效果评估。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6月之间治疗的90位严重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并随机地把他们分为两个群体。在常规组与研究组,我们分别记录了45例患者的病例。常规组的患者得到基本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了急救快速响应团队的方法。对两组病患进行的护理时效对比。结果:当将研究组的患者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我们发现研究组在高级气道建立、静脉途径形成、脊柱板使用以及血常规检测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结论:对于急诊严重创伤的患者,采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安全保障,这种护理方法应该被更广泛地推荐和实施。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不同机械通气策略的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优化通气策略,主要优化措施包括个体化调整通气参数、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手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60.5±8.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平均年龄(61.2±7.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1.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1±2.1)天(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3.2)天,短于对照组的(15.8±3.7)天(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₂、PaCO₂)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8%,对照组20%,P<0.05)。结论: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显著改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通气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科重症 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消化内镜护理存在多种风险,有效的风险评估及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提升护理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意义,为优化消化内镜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消化内镜护理 风险评估 PDCA循环模式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阐述营养支持在乳腺癌化疗护理中的重要性,包括对患者身体机能、耐受化疗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评估营养支持效果的多种方法,如生化指标检测、身体状况评估等,指出其在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整体状况方面的意义。

  • 标签: 营养支持 乳腺癌 化疗护理 化效评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在探讨产后抑郁症的背景下,强调了及时准确的心理评估对于疾病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通过系统分析心理评估工具和个性化护理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有效的评估和护理流程,以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评估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评估策略,讨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选择儿科接诊的1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分组后观察组60人行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执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跌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结果高于对照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结合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合理使用,小儿住院患者的跌倒率明显降低,住院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小儿患者防跌 风险评估 预防护理 住院安全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护理干预方法对肿瘤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100名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干预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睡眠环境、放松训练、行为疗法以及睡眠卫生教育等,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睡眠障碍症状减轻,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肿瘤科患者的睡眠障碍,增进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肿瘤科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50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并对其进行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消化内镜诊疗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不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了质量缺陷,还提高了护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评估 PDCA循环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生长指标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管理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生长指标,改善家长的心理状态,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参与式管理 新生儿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识,遵医行为,以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疾病认知、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病病人中,通过对其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依从性,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健康宣教 心血管疾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皮肤护理计划之临床应用,藉此改善病患之复原品质,降低并发症,为后续照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给予常规创面清洁,外用特制抗菌药膏,并做好心理辅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率,瘢痕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症状均明显减轻。目的:探讨综合皮肤护理对眼外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眼外伤患者的皮肤护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眼外伤病人提供更加细致、个性化的护理经验,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地研究、改进眼外伤后的护理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本项目将为眼外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眼外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眼部外伤 皮肤护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提高护理工作效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已经实行网络信息系统的护理单位为实验组,不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护理单位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护士在工作时间、信息传递效率、错误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反应速度比控制组快得多,而且信息传输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错误率也有了很大的下降。结果显示,网路资讯系统可明显加速护理工作之处理,降低人为失误,进而提升整体护理之效能。结论: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化,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准确度,减少了人为差错。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 标签:  互联网信息系统 护理管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进行了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0例,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评估 PDCA循环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24年1月到6月的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涵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氧疗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指标(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和急性发作次数,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表现为实验组FEV1、FVC和FEV1/FV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SGRQ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包括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氧疗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急诊胸痛患者的快速评估与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胸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胸痛评估和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包括建立快速评估团队(成员经专业培训,定期考核,掌握胸痛评估和护理知识技能,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应急反应与协作能力)、优化快速评估流程(患者到急诊科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采用标准化病史询问表格、系统体格检查、便携式心电图机和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护理路径优化(根据快速评估结果对患者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给予急救并尽快转运,中危患者密切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护理,低危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研究组评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8.6±4.3分钟vs 30.5±5.2分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 80.8%);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2.5%)。结论:优化后的急诊胸痛快速评估与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评估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护理满意度。建立快速评估团队、优化评估流程和护理路径是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诊胸痛患者 快速评估 护理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份医院骨科病房接待的住院患者448例,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正确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然后调查出院患者的疼痛满意度和疼痛工具使用正确与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和挑战,主要是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优化,并在临床上实施。最后是在改进前后调查和对比产生的效果。结果:改进后,疼痛评估正确率有显著提升,而且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升高,对比P

  • 标签: 疼痛评估 正确使用 护理质量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