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8月到2024年3月期间的重症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手卫生管理、优化环境管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加强患者管理。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中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升医疗质量和医院整体形象。
简介:摘要:儿科感染是全球儿科医疗保健中的重大挑战,有效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院内儿科感染控制策略的实际效果,以期优化现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梳理了儿科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选取某大型儿科医院2015年至2020年间所有儿科住院患者的医疗记录,以院内感染发生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我们对比分析了实施新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数据,同时考虑了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状况、住院天数等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发现,新措施实施后,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胃肠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表明新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此外,我们还评估了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力度以及环境清洁消毒的频率,这些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隔离措施的执行更为严格,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也得到了改善,这些改进与感染率的下降趋势正相关。讨论部分深入分析了新措施在降低感染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提示强化感染控制教育、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环境管理质量是降低儿科感染的关键。然而,我们亦注意到,尽管总体感染率下降,但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群,如免疫抑制或重症患者,感染防控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证评估证实了院内儿科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为儿科感染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有力证据。未来,应进一步关注高风险患者群的感染防控,同时持续改进医护人员感染控制行为,以期实现儿科感染的持续下降,提升儿科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序惯性脱机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收治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行有创与无创序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拔管与脱机成功率、通气时间、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患者一次拔管成功率为95.00%(57/60),二次拔管成功率为5.00%(3/60),未发生脱机失败0.00%(0/60)。患者一次机械通气时间为(9.24±2.53)d,二次通气时间为(5.24±1.02)d。患者ICU住院时间为(3.24±0.15)d,总住院时间为(9.62±2.10)d,VSA评分为(3.10±0.50)分。结论:序惯性脱机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患者拔管成功率较高,通气时间较短,ICU住院与总住院时间较短,疼痛感较轻。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护理中快速反应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效果评估。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6月之间治疗的90位严重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并随机地把他们分为两个群体。在常规组与研究组,我们分别记录了45例患者的病例。常规组的患者得到基本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了急救快速响应团队的方法。对两组病患进行的护理时效对比。结果:当将研究组的患者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我们发现研究组在高级气道建立、静脉途径形成、脊柱板使用以及血常规检测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结论:对于急诊严重创伤的患者,采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安全保障,这种护理方法应该被更广泛地推荐和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不同机械通气策略的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优化通气策略,主要优化措施包括个体化调整通气参数、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手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60.5±8.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平均年龄(61.2±7.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1.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1±2.1)天(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3.2)天,短于对照组的(15.8±3.7)天(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₂、PaCO₂)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8%,对照组20%,P<0.05)。结论: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显著改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通气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护理干预方法对肿瘤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100名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干预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睡眠环境、放松训练、行为疗法以及睡眠卫生教育等,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睡眠障碍症状减轻,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肿瘤科患者的睡眠障碍,增进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皮肤护理计划之临床应用,藉此改善病患之复原品质,降低并发症,为后续照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给予常规创面清洁,外用特制抗菌药膏,并做好心理辅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率,瘢痕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症状均明显减轻。目的:探讨综合皮肤护理对眼外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眼外伤患者的皮肤护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眼外伤病人提供更加细致、个性化的护理经验,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地研究、改进眼外伤后的护理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本项目将为眼外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眼外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提高护理工作效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已经实行网络信息系统的护理单位为实验组,不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护理单位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护士在工作时间、信息传递效率、错误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反应速度比控制组快得多,而且信息传输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错误率也有了很大的下降。结果显示,网路资讯系统可明显加速护理工作之处理,降低人为失误,进而提升整体护理之效能。结论: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化,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准确度,减少了人为差错。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24年1月到6月的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涵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氧疗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指标(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和急性发作次数,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表现为实验组FEV1、FVC和FEV1/FV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SGRQ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包括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氧疗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急诊胸痛患者的快速评估与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胸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胸痛评估和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包括建立快速评估团队(成员经专业培训,定期考核,掌握胸痛评估和护理知识技能,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应急反应与协作能力)、优化快速评估流程(患者到急诊科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采用标准化病史询问表格、系统体格检查、便携式心电图机和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护理路径优化(根据快速评估结果对患者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给予急救并尽快转运,中危患者密切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护理,低危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研究组评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8.6±4.3分钟vs 30.5±5.2分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 80.8%);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2.5%)。结论:优化后的急诊胸痛快速评估与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评估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护理满意度。建立快速评估团队、优化评估流程和护理路径是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效果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