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根据其影响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7月份至2017年7月份医院接收的68例血液标本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血液标本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实际检验结果,了解溶血对血液标本的相关影响,根据实际的影响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胆固醇和总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但是相反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三酰甘油、血尿酸、尿素氮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临床标本若是发生溶血现象,就会严重的影响检验结果,所以说在检验标本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否则,检验的结果就会有所误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痛患者经过悬吊运动疗法(SET)核心控制训练后屈曲-放松现象的变化。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例作为健康组,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腰痛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治疗组接受SET核心控制训练,每次训练4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分析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治疗后)的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FR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问卷(RMQ)、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健康组竖脊肌的FRR值为(21.82±3.06),2组患者竖脊肌治疗前的FRR值[对照组(5.50±2.19)、治疗组(5.44±2.37)]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竖脊肌FRR值[对照组(13.36±2.09)、治疗组(22.77±2.84)]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竖脊肌的FRR值更接近健康组(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RMQ和VAS评分[对照组(9.53±2.77)、(7.53±2.33)、(1.07±0.59)分和治疗组(2.00±1.13)、(1.67±1.18)、(0.40±0.51)分]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15.53±4.98)、(12.13±3.07)、(4.13±1.13)分和治疗组(14.33±3.33)、(12.80±2.34)、(4.67±1.35)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各项活动时的ROM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2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各方向ROM指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ROM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竖脊肌的屈曲-放松现象测量的FRR比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腰痛的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可并发远端附加现象。远端附加现象常伴有不理想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多见于选择性胸椎融合术后的患者,表现为主弯跨度向远端未融合椎体延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远端附加现象的定义为主弯下端椎向远端移动,主弯远端椎体数目增加且伴有远端融合椎下端第一椎体偏离骶骨中线增加5 mm以上或远端融合椎下第一椎间隙成角增加5°以上。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远端融合椎的选择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外科医生的标准不同,远端融合椎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此存在较大争议。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不是单个危险因素直接导致的结果,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骨骼成熟度、远端融合椎与骶骨中线的距离、L4倾斜分型、肩平衡、冠状面平衡、腰弯柔软度、主胸弯矫正率、远端融合椎旋转等。远端附加现象的进展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得不进行支具治疗甚至手术翻修。目前关于术后远端附加现象进展以及手术翻修指征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针对AIS患者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预防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抗生素处方进行整理,一年间收集整理的执行医嘱有22689条,对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将医嘱进行归类整理后,有789条不合理医嘱使用的情况,使用不当行为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配伍禁忌、药物剂量不当、给药频次不当、电脑录入错误 、给药途径不当等,证明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结论:本次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情况的分析,从而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造成其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开展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通过对12个门诊科室患者进行14个指标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内科、外科等12个科室,发现各调查指标均值都靠近“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12个科室得分平均值在3.47-3.79,14个指标得分平均值在3.09-3.91。针灸科、皮肤科等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程度严重,“我能通过院内指示完成就诊”、“我知道检查和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等指标是其关键影响因子。结论:不同科室、不同指标导致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建议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医患信息不对成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与药物联合治疗系统性硬化症雷诺现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选病例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抽取当中符合相关要求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给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B组则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甲皱微循环。结果 B组治疗后雷诺现象临床症状改善优于A组,并且在甲皱微循环检测中,B组的部分指标改善程度也优于A组。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1日至6月30日来,我院公共卫生体检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参与体检人员的数量为9300人次,9300人中出现了60例溶血标本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这60份标本进行再次抽血,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与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7项生化指标,并进行10次测量,取平均值,分析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标本在ALT、AST、TP水平上明显高于参照组。在TC、TG、BUN指标上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ALB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行生化项目检查时,应分析抽取的样本是否为溶血标本,避免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应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2例临床指标,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6例。对观察组研究对象模拟临床溶血现象,对两组标本临床检验项目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溶血现象对于标本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胆固醇、总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肌酸激酶各项指标上比对照组高,胆红素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标本在肌酐、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与三酰甘油各项指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如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标本检验中需要做好预防与应对措施,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
简介:本文回顾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研究历史,介绍了无复流现象的定义以及评价方法,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通过分析既往发表的研究,总结了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介绍了当前无复流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偏瘫有继续加重现象进行探讨。方法将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64例术后肢体偏瘫加重的特点、高峰时段进行比较;加强研究组相关治疗环节(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控制、尼莫地平扩血管、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中心静脉压的监控)后的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术后肢体偏瘫程度继续加重现象,研究组为16%,对照组为31%;两组发生偏瘫的高峰时段均在术后第11~15天,而对其它时段1~2天、3~5天、6~10天及15~20天发生的偏瘫加重现象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差异性。研究组在高峰时段(11~15天)偏瘫的加重现象低于对照组,χ2=3.955,P=0.047<0.05,有差异性。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容易发生肢体偏瘫程度继续加重现象,但加强相关治疗环节后对降低高峰时段的偏瘫发生率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