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发展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梳理旨在把循环农业的思想更充分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西藏高原现代农业发展瓶颈、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3]。本研究以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等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对西藏阿里地区沿河、沿边县不同生态发展区循环农业概况进行调查梳理,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4],综合分析了循环农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结合阿里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是阿里循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6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逐日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站点数据资料,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6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总计发生寒潮41666站次,平均每年共发生普通寒潮约771.6站次,平均每站每年共发生寒潮10.7站次。其中,强寒潮约占总寒潮站次的45%,超强寒潮约占总寒潮站次的20%。冬季寒潮发生站次最多,其次为春季,秋季最少。三类寒潮均在吉林省东南部、黑龙江省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发生的站次最多。全年以及秋、冬、春三季的寒潮发生站次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寒潮平均持续时间秋季最长,冬季次之,春季最短。寒潮初发日期有显著的延迟趋势。中国东北地南部区全年寒潮站次与西伯利亚冷高压强度、极涡面积及强度、东亚槽强度、冷空气次数在呈正相关,东部地区的寒潮强度与极涡面积、极涡强度、冷空气次数及东亚槽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东亚槽位置偏西时东北地区南部春季寒潮站次偏多强度偏强。秋、冬、春三季高纬地区及寒潮关键区内地表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寒潮关键区区域在冬春季节环流呈南风增加的趋势,不利于高纬地区冷空气南下,亦不利于其在寒潮关键区加强。
简介:摘要:神秘北纬30°穿过的湖北恩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硒资源条件被誉为“世界硒都”,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而硒元素如硒蛋白,通过肝脏内的硒蛋白酶催化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是一种市场价值极高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做好其相关推广也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同时也让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连续梁在铁路、公路、市政桥梁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行业也在飞速发展,南北地域差异的不同造成了在昼夜温差大、干燥、大风等恶劣环境下出现裂纹和强度提升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制约施工进度。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场,本文针对集宁至通辽电气化改造铁路蒙根塔拉丹锡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连续梁上跨丹锡高速和S105省道为例,从模板的选择、混凝土性能、混凝土温水养护、注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提高连续梁施工质量,满足后期使用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