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拉什迪在《倾倒佛罗伦萨的女人》中通过建构问质空间和凸显混杂性,试图在各种文化和宗教之间达成“联结”。借助创伤研究,本文指出,拉什迪的文化协商是为消解历史创伤而采取的叙事策略,其实质是以西方的人文主义取代其他思想,并不能真正达成平等交流。
简介:本文从“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歌德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中“漫游”和“迁移”对于小说的文本结构意义,透视其社会文化功能,挖掘老年歌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学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所进行的思考,探寻这些思考的基本脉络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分析表明,在以“漫游”和“迁徙”为主导的文化思考中,歌德追求的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以“断念”为基础的互补和综合;展现的不是唯一性,而是多样性。他在指出新时代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尝试建构机遇和可能,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了一个文学乌托邦。
简介: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的“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的“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的“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的常人是封闭的。相对人类所处的“被阐释的世界”,“造物”的存在则是无边无际的,不受讲究区分、是否等意识的拘束和限制,尽管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上下等差和临界状态。第八首哀歌中的人兽对比,与其说是呼吁回归,毋宁说是意在批判。在里尔克看来,若想拯救《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作品中抨击的现代世界,出路在于以诗的语言营造“世界内在空间”,构建一个扬弃时间线性、消弭包括生死在内的各种界限的大一统空间。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的南北文学想象,力图在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的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为一种近代知识的历程与轨迹。刘师培的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的“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的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在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的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的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的基底却是明确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的转型。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