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如果2011年可称作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那么2012年则是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2012年,《故宫100》《china瓷》《超级工程》《货币》等纪录大片释放出精品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则是一次品牌的成功建构。继《话说长江》《望长城》之后,中国纪录片再一次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制造公众话题,将纪录片从小众引向大众,发动一场持续火热的“舌尖热潮”。2012年,中国纪录片开始深入进行制作资源整合、播出资源整合,提升现实关注度,规范行业运营模式,拓宽国际传播渠道,将纪录片的影响力渗透到全社会的多个领域,创造出超越以往任何时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纪录大片的带动下,2012年中国纪录片迈出了超乎想象的一大步。
简介:几经磨砺,几经努力,终于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中国电影资料馆编撰完成了大型丛书《百年中国电影精选》。借此,我们向百年来辛勤耕耘在电影这块园地上的广大电影工作者,向在不同历史时期关爱和支持中国电影事业的众多朋友和影迷,献上我们的一腔热忱和深深敬意。向出版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表示无尽谢意。说实话,从百年摄制的六千余部浩瀚的影片库中遴选精品,无疑是一件十分巨大而又繁复的工作。我们商定了这样的选片原则:除了那些公认的经典影片外,尽量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点、不同风格样式的代表性作品,如此计算下来已近千部。所选片目,皆经编委会一一推敲、斟酌再三,又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领导审阅。即使如此,面对百年电影的缤纷画卷,也难免遗珠。另外,由于资料和人力所限,此次我们编撰的仅限于百年来摄制的故事影片(含舞台艺术片),港台地区的影片也仅选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部分代表作品,在此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谅解。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编辑为四卷,每卷分为上下两册。具体分卷如下:第一卷早期中国电影上册1905-1936年;下册1937-1949年第二卷新中国电影上册1949-1959年;下册1960-1978年第三卷新时期中国电...
简介: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镇巴,地处巴山腹地,幅员338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8万人,农村人口占80%以上,收入薄,地域广,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为确保“2131”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央《关于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意见》,镇巴县电影公司结合县情提出“公司引导,争取支持,影队自强,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从而使萧条的农村电影市场步入新的境界,展现出事业新、人心稳、效益好的新局面,年实现发行收入4万多元,农村年放映2410场,观众达486840人次,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农村人均看电影5场的任务,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称赞,在2000年7月省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上,荣获省级农村电影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简介:201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获得跨越式发展,数据成为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而在电影研究方面,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水平的提高,却很难建立一个量化的标准。对于年度中国电影学研究状况的再研究,主要还是试图在梳理与描述中凸显问题。2010年度对于早期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以及"华语电影"的研究,成为中国电影史写作的重要论题,电影类型与电影产业问题持续受到关注;电影理论探讨聚焦于新技术与新媒体、艺术创作实践理论及电影教育等方面;电影译著方面除了大师研究、创作研究继续成为引进热点,明星研究成为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与电影创作产量、票房的攀升形成对照,电影学研究如何找到新的话语方式、如何建构与创作和受众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成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题。
简介:作为西方人,我们总倾向于在传统逻辑的话语范围内描画各种不同的刺激因素,去迎合那种在自身经验中大量存在的,最终可浓缩为单一的或聚合的整体的,由无休止的事件、人物和影像构成的概念.在(2001)这部从首映之日起就令观众困惑不已的影片中,戴维·林奇成功地将连贯性逆转,通过服从于非逻辑的时空、心理和语言条件的"意义"(直觉的和情感的感知)营造出影片人物和超现实主义世界的传统"意义"(逻辑).尽管批评家就能否从中推导出逻辑的意义这一问题存有分歧,但意见对立的双方,在认真研究和反复观看影片时,不是无意忽略就是有意掩饰了林奇对未知领域以及对于语言结构的不信任所表现出的美学兴趣.这方面的缺失,使林奇及其影片损失巨大,事实是否如此尚可争辩.在观看时,考虑到林奇对于意义话语的美学原则是很重要的,这会为他如何将传统逻辑话语服从于非逻辑话语的过程提供一个缜密的解读.本文要仔细研究的是丽塔(劳拉·埃琳娜·哈林饰)这个人物以及作为延迟范例的寂静俱乐部场景.这些范例能使我们看到,只要领会了林奇的美学标准,就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和理解中的超现实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关于"真实",是通过未知的一切--直觉和情感"话语"的流动和有节奏的推进--被"感知"(感觉和知道)的.这些可以被理解为矛盾或无意义,理解为象征语言的缺席--概念界线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