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90例COPO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9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FENO测定仪器测定FENO值,行综合治疗后,比较两组FENO值,并比较研究组不同FENO值患者治疗前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FEV1%。结果研究组的FENO值为(26.54±12.37)ppb,高于对照组的(11.43±10.23)ppb(P〈0.05);研究组FENO值〈25.5ppb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与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值≥25.5ppb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与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简便、无创、可重复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方法,有效预测了患者综合治疗的反应,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其药学意义。方法:选取102例在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AE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应用头孢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呼气峰流速(F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失眠)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F、FEV1/FVC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小,且组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x =12.190,P=0.000)。结论:与头孢类药物对AECOPD的治疗相比,阿奇霉素与头孢类药物联合应用于AECOPD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更加理想。两种药物的协同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两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及THP-1单核细胞体外转染的TNF-α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构建含有人类TNF-α基因启动子的质粒DNA,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及THP-1,以LPS及Ang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发现:TNF-α启动子在VSMCs及THP-1中可高效稳定地表达,分别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的58.3%和80.9%;而经LPS及AngⅡ刺激的VSMCs和THP-1中,TNF-α启动子活性呈现明显上调(P〈0.05)。VSMCs中2-8μmol·L^-1、THP-1中1-4μmol·L^-1的As2O3对未受诱导的TNF-α启动子有抑制作用,更可显著抑制经LPS及Ang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As2O3对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抑制,提示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及心血管系统中的潜在抗炎作用。
简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是一组T细胞介导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最为多见,分别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特征。研究统计显示,全球AITD患病率接近5%,仅表现为抗甲状腺抗体阳性而无症状的亚临床AITD的比例会更高,尤其以30至40岁的女性多见。诱发自身免疫攻击甲状腺的机制很复杂,其中,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发因素是的相互作用认为是导致AITD发病的关键原因。另外,有数据显示,AITD与甲状腺肿瘤发生相关,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治很有必要。本文将就AITD的临床进展及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免疫耐受思路进行简要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病例疾病谱,对发热病例做有效方法借鉴。方法:通过回顾发热病人的病情发展特点及治愈情况对发热病人进行分析,以入院接治的发热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简介:目的:阐明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荧光检测技术测定谷氨酸浓度,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活性.结果:6-OHDA剂量依赖性地诱导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减低细胞活性,Ⅱ组mGluRs激动剂DCG-IV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AP4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和细胞活性的降低均无显著影响.结论:6-OHDA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与其诱导谷氨酸过度释放及其继发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有关,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无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病人进入医院的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措施,一共4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干预,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耳炎积液消失时间以及听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显著进康复进程,节约治疗费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1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6例)和研究组(9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均治疗1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25%比4.12%,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及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目的测试二甲双胍和黄连素配伍复方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以二甲双胍复方(二甲双胍与盐酸黄连素配比为60:130)3个月,测试糖尿病大鼠痛觉、鼠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二甲双胍复方高、中、低(400,200,100mg/kg)剂量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使脑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并且各给药组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快(P〈0.01),糖尿病大鼠痛觉潜伏期缩短明显(P〈0.01)。结论二甲双胍和盐酸黄连素配伍复方可显著降低脑内MDA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同时显著缩短痛觉潜伏期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糖脉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各43例。联合组应用糖脉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用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胰岛素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FBG、2hP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单用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单用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异常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以下简称ICP患者)实施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产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ICP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2例患者实施单纯腺苷蛋氨酸的治疗,针对治疗组33例患者实施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治疗,比较两组ICP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ICP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及治疗有效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ICP患者实施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少一系列羊水污染、早产及胎儿窘迫等产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母婴结局。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