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报道了以紫外诱变结合化学诱变方法选育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菌种.通过平板分离的方法从红曲米中分离红曲菌种,挑选出一株产色价较高,产桔霉素较低的菌种CG009;以CG009为出发菌种进行紫外诱变,使用紫外线照射孢子悬液90s,而后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突变株CG009-UV-1,其产桔霉素比出发菌株降低了87.7%,而色价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以CG009-UV-1为出发菌株进一步使用硫酸二乙酯诱变,采用5%浓度的硫酸二乙酯处理CG009-UV-1的孢子悬液,经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突变株CG009-UV-D-9,与出发菌株CG009相比桔霉素降低93.3%,与CG009-UV-1相比桔霉素降低45.2%,产色素能力未降低.对筛选到的菌种CG009-UV-D-9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检测其产色素和桔霉素情况.结果显示:经过10次传代实验,所产红曲米色价基本稳定在5000u左右,桔霉素含量均低于1mg/kg,与原始菌种相比较桔霉素含量降低了90%以上.

  • 标签: 红曲菌 桔霉素 菌种 诱变
  • 简介:以花生、红薯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培养菌株,研究了乳品发酵的最佳条件及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红薯添加量为20%,菌种接种量为40%,培养温度为40℃时,产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达1.2%,VA含量达470IU。

  • 标签: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接种 花生 红薯
  • 简介:食品工业用菌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菌种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致病性是菌种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我国对涉及微生物的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剂新品种的申报,明确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但目前尚无致病性的标准评价方法,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危害。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食品、饲料等领域菌种致病性评价方法进行概述,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工业用菌种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食品工业用菌种 安全性评价 致病性 标准法规
  • 简介:维生素A、免疫及感染(译文)陈解华田江宁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750004)尽管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VA就已被认为是一种“抗感染的维生素”,但直到近些年来才由严格的临床实验及合理设计的动物实验证明,VA可以加强免疫进而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维生素A 呼吸道疾病 儿童死亡率 儿童发病率 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球蛋白
  • 简介:食源性吸虫感染的危害性(综述)李凤琴罗雪云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食源性吸虫感染(FoodborneTrematodeInfections,FBTs)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人口的10%(约4千...

  • 标签: 华支睾吸虫病 吸虫感染 吸虫囊蚴 食源性 猫后睾吸虫 危害性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病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本市某医院婴儿室发生一起吃严重污染牛奶引起的婴儿食物中毒。从病婴及牛奶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是一起混合型细菌感染的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婴儿发病率为100%(36/36)。实验证明,所分离的汤卜逊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有毒力,可以认为是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这类情况,过去国内外文献不多见。兹将发生经过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细菌感染 病原学分析 奇异变形杆菌 检验结果报告 兔肠结扎试验 菌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