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气候影响下,塔砖材料性能的劣化加剧了中国古塔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古塔的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砖塔一1500年历史的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的法王寺塔进行同一性研究,欲证明两塔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两塔塔砖的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塔塔砖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塔塔砖材料实验结果的差异证明: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300年气候影响下(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塔砖材料孔隙率的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塔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的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塔砖材料孔隙率增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在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对因塔砖材料性能劣化而产生的古塔塔体的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的保护。
简介:禹会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是我国目前发现并经发掘的最大的一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遗存,被专家公认为"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禹会遗址的发现,一是弥补了龙山文化地域性空白,二是确立了龙山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三是对认识淮河流域史前时期文明化进展的程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大型祭祀台基及台基面上的相关设施、与之相配套的祭祀专用通道,内涵丰富的祭祀沟,不同形式的祭祀坑,简易式工棚建筑以及复杂的器物组合等,都为考证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禹会诸侯"事件提供了证据,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增加了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简介:为了探讨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表层劣化空鼓病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以西黄寺建筑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全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法测试方法对表层空鼓处岩样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依据测试数据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空鼓病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产生空鼓的原因是岩石内部本身具有层状结构和大量片状膨胀性粘土矿物或石膏;在雨水的作用下使其表面溶蚀,为水进入砂岩内部提供了条件。砂岩内部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部位遇水后发生急剧膨胀,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由于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地方,岩层的联结强度又较低,在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便会发生空鼓。本工作的测试方法及空鼓产生的机理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意识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学界并未统一,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全球文化同质化。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既体现民族特性,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共性。全球性问题诸如人类面临的生态、资源、伦理等问题的凸显,迫切要求人类采取一致行动,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此种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表现了人类文化同质性的特点。第二,文化全球化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化。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他甚至认为文化全球化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