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脑梗塞于临床中的另一种名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原因为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功能出现损伤,发生障碍,从而使患者的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脑梗塞占其中的百分之八十,该病的相关疾病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炎以及心律失常等。脑梗塞的病情特点明显,包括:发病急切、进展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障碍就是该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一旦发生该并发症,患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注意力、记忆力、视觉功能、空间功能以及语言能力,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就有较高的概率发生痴呆症,该并发症和肢体功能损伤相比,更大程度上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建设、活动能、社会沟通能力等。目前,临床中脑梗塞患者一般会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患者,比如:溶栓治疗、血管扩张治疗以及抗凝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同时,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的改善。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突出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进展期圆锥角膜较易通过临床症状及眼前节检查发现,而早期圆锥角膜(包括可疑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由于视力下降不明显、角膜改变较轻微,难以通过一般检查发现,目前通常采用角膜地形图进行判断。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另一种角膜形态学检测方法,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角膜地形图的辅助诊断手段。眼反应分析仪及Corvis ST设备通过测量眼生物力学参数,可发现早于形态学变化的角膜结构改变。以上方法均可得到数量可观的参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尝试用于探索圆锥角膜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易感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提醒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