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2021年7月-2022年6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尿路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热、脓毒血症、肾包膜下血肿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观察组中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50)和阻滞组(n=50)。冲击波组使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高能量手柄,探头15 mm,频率10~15 Hz,治疗压力1.0~2.0 bar,冲击次数2 000次,每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阻滞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注射治疗,注射镇痛液3~5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3 ml+0.9%氯化钠2 ml),1次/周,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3个月时早晨起步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冲击波组和阻滞组完成试验者各45、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首次治疗后1周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阻滞组VAS评分均低于冲击波组(P均<0.05),但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冲击波组VAS评分低于阻滞组(P=0.040)。冲击波组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VAS 0~3分患者例数少于阻滞组(P均<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冲击波组和阻滞组优良率分别为88.9%、75.6%(P>0.05),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8±3.3)分、(6.3±2.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患者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点与穴位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年龄、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痛点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痛点治疗组于肩周痛点进行冲击波治疗,每5日治疗1次,共5次。联合治疗组则在痛点冲击波治疗基础上,对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垣进行穴位冲击波治疗,然后以揿针于以上穴位埋针,每5日治疗1次,共5次。于治疗前及各次治疗后,记录数字等级评分(NR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N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85,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6.027,P=0.001),组间比较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1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7.769,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5.939,P=0.001),组间比较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5,P=0.023)。结论痛点冲击波治疗和痛点与穴位冲击波治疗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均有效,但后者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早中期骨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100例早中期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Lequesne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在早中期骨性膝关节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病程时间为3-10年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2例采用单纯的聚焦超声治疗(聚焦超声组),22例采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组),22例采用聚焦超声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的两组,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而ROM和HSS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0例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采用单次足量冲击波治疗,能量密度为0.5-0.6mJ/mm^2,以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及其边缘为靶位,共选取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40例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2018年 10月,接受治疗的 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 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 A组和 B 组,每组各 50例患者, A组的患者,使用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 B组的患者,使用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情况。 结果:A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结石一次性排净率、二次手术率,都要高于 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要比 B组患者的短, (P<0.05)。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 B组的患者, (P<0.05)。 结论:使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刺激兔骨不连间隙骨痂形成的机制。方法选用标准实验新西兰大白兔66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桡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接骨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接骨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完全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各组骨痂生成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冲击波及治疗前后各时间段骨不连区骨痂生成量A组及C组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第2、4、6、8周比较有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桃草可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后的早期就能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为非手术治疗骨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效贴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效果,为后续的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68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依据对患者治疗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的采用肌效贴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Li-ESW)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最佳参数。方法2019年4—8月取90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15只,为未建模的大鼠;模型组(M组)15只,为建模后未治疗的大鼠;不同能量密度冲击波治疗组(T组)60只,为建模后进行Li-ESW治疗的大鼠。T组采用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大鼠平卧位,探头置于前列腺解剖位置上方。治疗方案:频率3 Hz,脉冲次数500次,每周1次共4周。根据能量密度将T组分为T1(0.09 mJ/mm2)、T2(0.20 mJ/mm2)、T3(0.30 mJ/mm2)、T4(0.40 mJ/mm2)组,每组各15只。建模前各组使用von Frey纤维丝于大鼠阴囊处分别采用2、4、6 g压力测试,记录阳性反应次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痛实验1周后麻醉下采用3%卡拉胶注射大鼠前列腺两侧叶,构建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建模1周后各组大鼠再次进行von Frey测痛实验,评估建模效果。然后T组开始治疗。每次治疗前各组均进行von Frey测痛实验。于治疗1、2、4周测痛实验后每组处死5只大鼠,无菌条件下剥离前列腺两侧叶行病理检查,对5个随机视野下前列腺间质的炎症细胞进行计数,每0~50个细胞记为1分,以评估炎症严重程度。结果建模1周后,M组和各T组阳性反应次数均显著多于C组(P<0.01),M组与各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T2组与M组相比阳性反应次数均减少(P<0.05);T1、T3、T4组分别仅在治疗3周后、3周和4周后、2周后阳性反应次数少于M组(P<0.05)。T2组治疗1周后阳性反应次数开始下降,至4周后降至最低,各时间点测痛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前列腺间质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排列出现紊乱。M、T1、T2、T3、T4组各时间点病理评分分别为:治疗1周后8、7、4、6、9分;2周后8、5、3、4、7分;4周后7、3、2、4、7分。结论Li-ESW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在频率3 Hz、脉冲次数500次、每周1次共4周的治疗方案下,采用能量密度为0.20 mJ/mm2是最佳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96例肩周炎患者,根据两种治疗方式分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能力(ADL)、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81.82%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接收的20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在患者结石直径<1.00cm的输尿管下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但是在输尿管上段则显著差于参照组(P<0.05)。在直径≥1.00cm时后实验组患者在输尿管上段与参照组组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输尿管下段则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不同情况下呈现不同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使用中需要依据患者的情况酌情选取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60例轻中度CT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冲击波组和超声波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甲钴胺,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共3周;超声波组在口服甲钴胺基础上接受超声波治疗,每周5次,共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中文版波士顿腕管量表(BCT)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行正中神经神经传导检查,记录相应电生理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评估,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治疗前,2组患者BCT症状维度评分、功能维度评分、CMAP、DML、拇指SNCV、拇指SNAP、中指SNCV与中指SN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冲击波组治疗后BCT症状维度评分[(26.00±8.09)分]显著低于超声波组[(29.63±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均能有效治疗轻中度CTS,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体外冲击波优于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