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叉瓦式擒纵机构是如今的机械手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擒纵结构。机械手表中的叉瓦式擒纵机构的擒纵叉分为直擒纵叉(简称“直叉”)和K式擒纵叉(也称为“侧叉”),在现有的机械手表设计中一般采用直擒纵叉。但有时因为受平面结构安排的限制,直擒纵叉安排不下时就要采用K型擒纵叉。在同轴式陀飞轮的设计时一般采用K式擒纵叉。虽然叉瓦式擒纵机构已经被应用了数百年,技术结构与制作工艺都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擒纵机构作为机械表的“灵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械手表的走时精度,因此技术人员一直对擒纵机构尝试改进以求减小对机械手表走时精度的不利因素。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氧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氧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氧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瑞士PD根管充填糊剂与传统根管充填糊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需根管治疗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治疗采用瑞士PD根管充填糊剂,对照组56例,治疗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比分析两种充填糊剂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瑞士PD根管充填糊剂的实验组患者无疼痛反应的为91.7%,对照组为79.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实验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9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PD根管充填糊剂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根管充填糊剂,两种填充糊剂的远期效果均比较理想,瑞士PD根管糊剂效果似略好于传统糊剂。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手表(Apple Watch)心电图应用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诊断性能。方法入选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3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就诊并完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且明确诊断为房颤或窦性心律的患者,同时完善智能手表心电图检查。根据12导联心电图的心室率将患者分为3组(A组,心室率<60次/min;B组,心室率60~100次/min;C组,心室率>100次/min)。电生理学家对12导联心电图及智能手表记录的单导联心电图分别判读。以电生理学家判读的12导联心电图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和电生理学家判读的智能手表心电图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结果共入组248例患者,其中男122例(49.2%,122/248),年龄(74.25±11.67)岁。12导联心电图诊断:129例为窦性心律,119例为房颤。与12导联心电图结果相比,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在A(41例)、B(163例)、C(44例)组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分别为81.80%、63.83%、68.75%(Kappa值分别为0.98、0.70、0.55),特异度均为100%。而电生理学家判读的A、B、C组患者智能手表心电图在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100.00%、88.20%、93.80%,Kappa值分别为1.00、0.88、0.89)比智能手表心电图节律分类算法明显提高,特异度均为100%。结论智能手表心电图应用检测房颤的节律分类算法仍需进一步改善。在低心室率患者中,使用智能手表检测房颤的临床效果最佳,为提高其诊断性能,智能手表心电图由电生理专家判读会更加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采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方法:选取医院在职各科室医护人员72例共同参与研究,分别应用微生物培养法、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表面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技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得出,两种不同检测技术在医护人员手部微生物检测中准确度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护人员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微生物合格率显著优于洗手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选择我院50名医务人员,采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微生物培养法对其手部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含量较多时,随着菌数的增加,ATP含量也相应升高。以菌数对数值为横坐标,ATP含量对数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菌数对数与ATP含量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用于评估医务人员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基本一致,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