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NKTCL)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结果。方法从2010——2021年于我院治疗的1019例NKTCL患者中纳入中枢侵犯患者14例进行分析。结果NKTCL中枢侵犯发病率1.37%。5例初诊时出现中枢侵犯,9例进展时出现中枢侵犯。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患者达完全缓解时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5例、培门冬酶方案4例、PD-1单抗方案3例、西达苯胺方案2例。诊断中枢侵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结论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较既往研究有所提升,提示甲氨蝶呤及培门冬酶等化疗药物常规应用于NKTCL中枢侵犯的价值,而抗PD-1单抗及西达本胺等新型药物的应用可能进一步提升了患者预后。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ENKTL患者14例,采用PEG-Asp联合化疗方案观察其有效率。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氨、纤维蛋白原、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胰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初发患者有效率高达100%,复发患者有效率达38%。50%患者出现1~2度的血氨升高,34.38%(3级6.25%)患者纤维蛋白原下降,40.63%(3级9.38%)粒细胞减少,18.75%(3级1.56%)出现血小板减少,73.44%出现白蛋白减少,28.88%患者出现1~2度肝功能异常。相应治疗后,以上不良反应可控。结论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虽多但可防可控。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和化疗顺序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ENKTCL)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个体化制定放化疗方案提供量化评估方法。方法中国淋巴协作组(CLCG)从全国21家医院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初治的2 008例接受放化疗的早期(Ⅰ/Ⅱ期)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 417例,女591例,年龄2~83(42±14)岁。根据放化疗顺序将患者分为先放疗组(388例)和先化疗组(1 620例)。生存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和识别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构建两种疗法的预后预测模型,并使用该模型预测全部患者的个体化死亡风险,以确定适宜每例患者的放化疗方案。结果先放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4.2%(95%CI:69.6%~79.2%),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9.7%(95%CI:67.1%~72.4%);先放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虽然数值上高于先化疗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HR=0.84(95%CI: 0.68~1.05),P=0.133]。筛选出年龄、性别、美国东部合作肿瘤组(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原发肿瘤侵犯(PTI)等6个变量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先化疗组:HR分别为1.01、1.25、2.07、0.77、1.34、1.49,均P<0.05;先放疗组:HR 分别为1.02、1.31、1.66、0.78、1.37、1.29,均P>0.05)。全部患者接受先放疗方案的5年期望死亡风险的均值低于接受先化疗方案(26.8%比30.2%,P<0.001)。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采用先放疗方案和先化疗方案的预测死亡风险存在个体化差异。结论Ⅰ/Ⅱ期ENKTCL患者采用先放疗方案的期望预后优于采用先化疗方案。根据个体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评估放化疗顺序对其死亡风险的差异性影响,有助于临床为该患者制定最佳的放化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个体化
  • 简介:摘要1例9岁男童以面色苍白、脐周疼痛起病,辅助检查提示贫血,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可见炎症、溃疡,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PCR检测诊断儿童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仍有肿瘤病灶存在,予以化疗,预后良好。该病儿童少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无好转时需考虑此病,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检查可明确诊断,低剂量化疗预后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MATL淋巴肺部原发极为罕见,相关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需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可达到治疗目的,为后续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该病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 标签:
  • 作者: 王虹霞 钱竹韵 陶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现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眼科 20005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现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 2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T-ALL/LBL)患者接受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期间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PEG-Asp治疗期间发生CVST的23岁男性T-ALL/LB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分型,全身增强CT等检查。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案断定。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1年7月24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此外,以"门冬酰胺酶""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asparaginase""malignant neoplasm of the lymphohematopoietic system""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接受门冬酰胺酶(Asp)治疗后发生CVST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20日。总结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Asp治疗期间发生CVST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及防治等资料。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患者于2020年6月2日因"咳嗽、吞咽困难2个月,加重伴胸痛3 d"入院。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分型,血常规、全身增强CT检查等结果,本例患者被诊断为T-ALL/LBL,于第1、5疗程分别接受PVAP(泼尼松+长春新碱+表柔比星+PEG-As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和PVA+L(地塞米松+长春新碱+柔红霉素+PEG-Asp)方案巩固治疗。患者化疗后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骨髓完全缓解(CR),胸部压迫症状缓解、出院。②出院后第3天,患者因"持续头痛3 d伴抽搐3次"再次入院。其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3.03×109/L、102 g/L、44×109/L和85%;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示,纤维蛋白原(Fib)值、D二聚体(D-D)值、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Ⅲ活动度、血浆蛋白S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活性、蛋白C活性分别为1.4 g/L、0.51 μg/mL、12.9 s、1.17、16.1 s、25%、49.8%、27%和31%;血栓弹力图结果示,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分别为3.9 min、11.7 min、34.0°、20.6 mm和-9.636。头颅增强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结果示,双侧额部脑外弧形异常强化,考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梗死。③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患者被诊断为CVST,遂采取甘露醇降压、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甲氨蝶呤方案鞘内注射预防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治疗期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1 150 mL。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无抽搐后出院。随访7个月,患者病情稳定。④文献复习: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6篇,共纳入8例接受Asp治疗后均出现CVST的患者。对其进一步治疗中,单独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为1例,PEG-Asp为6例,2种制剂均应用为1例;4例发病时AT-Ⅲ活性偏低,8例患者发病后均接受凝血因子抗凝治疗,5例患者一般状况良好,2例血栓仍存在,继续接受抗凝治疗,1例因并发症停用抗凝治疗。结论T-ALL/LBL患者接受PEG-Asp治疗存在并发CVST风险,应充分评估高危因素,加强院内、外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积极预防CVST,并尽早予治疗。

  • 标签: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颅内 血栓溶解疗法 天冬酰胺酶
  • 简介:转化型淋巴(TL)这一概念最早是由Gall和Mallory于1942年提出,随后Rappapor等于1956年详细描述了淋巴的转化。众所周知,TL的出现,给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带来很大的困惑。但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和研究方法的

  • 标签: 淋巴瘤细胞 转化型 Mallory 病理医师 恶性淋巴瘤 CHO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睾丸淋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淋巴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3例。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体积均较大,8例边界较清,1例边界欠清。平扫密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7例强化均匀,2例见小片状稍低密度区。6例伴淋巴结肿大和/或肝脾肿大、或内脏淋巴浸润改变。4例伴精索增粗。结论睾丸淋巴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CT对睾丸淋巴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睾丸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Analysis of CT Findings of Testicular Lymphoma.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62岁,因“面部浮肿1个月”于2003年11月3日入我院肿瘤科。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锁骨上窝有1枚蚕豆粒大的肿物伴面部浮肿,并自觉憋闷,轻度心悸、多汗、消瘦、食欲正常,曾在家中口服抗生素(不详),无好转,面部浮肿继续加重,在门诊行CT检查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经B超发现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牛眼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吸烟史20年,否认有遗传病史。

  • 标签: 淋巴瘤 化学治疗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虽然FL预后良好,但复发难治FL仍是治疗难点。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多项关于复发难治FL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靶向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等。文章结合ASH年会报道对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复发 难治 分子靶向治疗 抗体,双特异性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原发性骨淋巴(PLB)是一类少见的结外淋巴,占骨恶性肿瘤的3%~7%,占结外淋巴约5%,占成年人所有淋巴的2%。PL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5~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PLB通常以病变部位疼痛或局部软组织肿胀起病,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通过手术取样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来确诊。目前PLB以全身化疗联合受累骨放疗为主。文章对PLB的诊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骨肿瘤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睫状体淋巴是极为罕见的眼内淋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常见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T细胞淋巴较为少见。睫状体淋巴的临床表现与前葡萄膜炎相似,病情进展可出现前房积脓和继发性青光眼,特征性表现包括虹膜结节、虹膜新生血管及前房积血。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睫状体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或占位。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因子检测及基因重排可提高其诊断率。放射治疗、化学疗法或二者联合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预后。本文对睫状体淋巴的分类及病理类型、眼部表现及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眼内淋巴瘤 睫状体 病理/分类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反转型滤泡性淋巴(reverse varia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RVFL)是滤泡性淋巴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该亚型极为罕见,检索目前仅有4篇英文文献共8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0岁女性腋窝淋巴结的病例,形态学表现为肿瘤性滤泡中央深染、周围淡染,同时该病例得到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证实。该形态学亚型多数病理医师不熟悉,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发生误诊;同时需要积累更多该亚型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及预后意义。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56例儿童恶性淋巴化疗的临床护理,从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与其它病人化疗护理的不同。首先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注意患儿静脉血管的保护;加强患儿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监测及减轻肾脏毒性等一系列化疗后毒性反应的监护及处理。

  • 标签: 儿童 恶性淋巴瘤 化学治疗 心理护理 静脉血管保护 静脉穿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