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对亚太同盟体系的强化,构成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地区格局和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美国及其盟友在政治、军事领域的紧密合作曾是其获得冷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冷战后尤其在反恐战争中,美国的战略自负曾引起比较广泛的反感,甚至使一些盟友与其拉开了距离,

  • 标签: 美国 中国安全 亚太 大国关系 地区格局 军事领域
  • 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对待国际体系的态度及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体系不仅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考察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体系的模式选择、古代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以及新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引入“嵌入式发展”概念,认为中国一直并将继续以嵌入式发展的方式参与国际体系

  • 标签: 国际体系 霸权转移 嵌入式发展 中心体系 外围体系
  • 简介:就业问题在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对印度市场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影响极大.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给社会贫弱阶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印度政府对市场经济中利益关系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印度 就业措施 社会保障
  • 简介:判断一国粮食安全的实现程度,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清晰认知。粮食安全问题易被简化为粮食总产量问题。上述概念相关但非同一命题。国际粮食安全认知维度及演进显示,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从横向看,它包含可供量、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如营养安全)与稳定性四个维度;从纵向看,它包括宏观、中观与微观(如家庭获取能力)三个层面。一个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也应与这四个维度、三个层面相对应。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与监测主要强调国内供给总量安全,属于可供量维度与宏观层面的交集;其他维度则较为单薄,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粮食获取维度以及粮食利用维度下的营养安全。借鉴巴西跳出“粮食生产大国无粮食安全之虞”的认知窠臼、直面其粮食安全严峻态势、进而推行影响深远的“零饥饿”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中国应加快构建一套比较全面的、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现状的粮食安全认知、监测及治理体系,即将粮食安全治理重心从宏观转入宏观、中观、微观并重,构建一套全面的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建立跨部门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 标签: 中国粮食安全 认知维度 监测指标 巴西“零饥饿”计划 治理体系
  • 简介: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在远东亚太地区建立集体安全架构的一种尝试。华盛顿体系的成立,也使日本首次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参与到国际体系当中。然而,1934年底,日本相继退出《九国公约》和《五国海军军备条约》,导致华盛顿体系最终于1936年崩溃。日本海军对日本这一时期的国家战略走向和外交路径选择、特别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态度和政策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日本加入华盛顿体系的背景与过程、华盛顿体系与日本海军之间在理念、战略目标和决策机制之间的冲突、日本海军及文官群体之间围绕华盛顿体系而进行的妥协与斗争。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案例的理解,也可以为当前中国的海权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华盛顿体系 日本 海权战略
  • 简介:美国1986年通过的《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促使1987年美军联合条令中心的成立,该中心已先后编写情报系列联合出版物17本,其更新速度之快,体现了美军对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理论的高度重视,该系列联合出版物明确了美军各级情报组织在联合作战中的职责、作用和相互关系,为联合部队指挥官及其部队提供了开展有效情报支援的基本原则。本文在介绍美军联合条令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试图总结联合情报条令体系近年来的新发展、新特点,并从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型、情报改革和工作实践要求以及军事技术发展推动三个层面剖析其成因。

  • 标签: 情报支援 美军 条令 体系 一体化联合作战 原因
  • 简介:四、经济调整的代价(一)宏观调整代价第4表将那些以1984年12月备用协定为前提的宏观经济的设想部份数据与实际数字作一对照。该宏观经济设想将1985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零,进口定为负增长,并假定贸易收支趋于顺差。这种设想要求本身就非常严格。尽管如此,关于货币供应量,公共部门赤字等的“实绩基准值”现在实际上已经达标,抑制迅速上涨的通货膨胀与缩小经常收支

  • 标签: 存款保险 金融体系 贸易收支 货币基础 金融机构 国内信贷
  • 简介: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海外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而侨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组织形式.侨团既是维护华侨华人权益的重要力量,又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海外侨团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新时期呈现出联合化、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具有参政议政和参与侨务管理的崭新功能.在海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海外安全需求与供给失衡,海外中国企业与公民面临安全利益保障不足的困境.在“一带一路”安保体系的构建中,海外侨团与私营安保公司、企业等主体都是政府官方安保力量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海外侨团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熟谙住在国舆情社情民情、政商人脉通达、掌握双重语言文化,但新生代华人的多元身份认同和华文媒体的发展困境也为安保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充分发挥海外侨团在“一带一路”安保体系中的“安全杠杆”作用,应进一步营造“大侨务”工作氛围、加强侨团自我建设和团企共建、完善“华助中心”服务平台以及推广海外安全联防机制.

  • 标签: 华侨华人 海外侨团 一带一路 安保体系 海外利益保护
  • 简介:本文在对安东尼·瑞德等学者关于东南亚“贸易时代”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年鉴学派和世界体系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析在“漫长的16世纪”和“早期近代世界”中东南亚的历史发展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以及全球经济体系如何推动了当时东南亚的整体化发展,进而对年鉴学派的长时段方法与世界体系理论的整体结构视角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年鉴学派 世界体系理论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 安东尼·瑞德 漫长的16世纪 区域研究
  • 简介:2016年初的“吴胡之争”再次点燃关于“中国外交转型方向”的争论。导致争论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界与政界对“转型方向”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更是在中国外交的转型中所遇到挑战与困境。然而.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近几年兴起的“本土化”理论虽然有助于解释中国外交转型的问题.但都过分注重“体系层次”的因素,从而忽略“单元层次”的原因。因此.本文试图以“体系一单元”的双层结构解析中国外交转型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尝试提出“选择性强硬”外交战略可能是突破转型困境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中国外交 转型困境 结构性压力 海权争议 选择性强硬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哲学教材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其主流应当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要加以坚持

  • 标签: 哲学教材 传统 改革
  • 简介:国际私营安保市场已形成政府、国际组织、产业和社会代表多方参与的国际治理架构。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安全产品市场化结构比较单一,提供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这种“唯一性”致使“发展中国家式”的国际安全领域产业基础供给与“发达国家式”的海外安全需求间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目前,中国私营安保服务公司面t临安保服务频次急剧增加、安保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安保服务内容日趋专业等较好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中国安保服务公司成立时间较晚,也存在一些发展上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多元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既要外交保护、领事保护、执法保护;同时也需要私营安保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力量的支持参与。要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理解和设计中国海外私营安保的发展,遵从私营安全领域的国际运行规则,着力推动中国海外安全保护治理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加快境外安保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企业参与、社会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构建“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可重点根据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特点、方式,充分发挥私营安保公司在风险评估、情报支持、后勤支援、现场保护、安全培训、战略咨询与设计、紧急撤退和紧急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 标签: 一带一路 国际安全 私营安保公司 安全保障体系
  • 简介:本文认为,根据大系统优化理论构建中国—东盟物流协调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自由贸易区各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管理体系与相关法律不健全、物流合作机制作用受限等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亟需各国政府、物流行业和企业真诚合作,共建跨国物流“协调器”,并根据“标准化”内涵将大系统有效“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同时要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协调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跨国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物流系统 协调 分解
  • 简介:资金融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中国与东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功能日益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

  • 标签: 中国-东盟合作 “一带一路” 金融合作 金融监管 资金融通
  • 简介:国家价值体系是指一定时期内在国家整体层面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对社会生活具有指导和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国家价值体系阵地的失守,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利钦和普京反对建立苏联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价值体系,但始终谋求重塑凝聚俄罗斯力量的新型国家价值体系

  • 标签: 国家价值体系 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 普京
  • 简介:“谋”与“断”既相对分工,又密切合作,是现代行政决策的一大特点。所谓“谋”,是指出谋划策,它主要由政府的决策咨询参谋系统承担。所谓“断”,是指柏板决断,它是政府决策中枢系统的职权。日本政府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政府系统内部自下而上的“禀议制”、政府内部的专门咨询机构“审议会”、半官方的思想库以及充分利用民间咨询机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决策咨询体系、制度和方法,在政府决策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功能。这对于我国目前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决策咨询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行政决策 谋断 日本 中国
  • 简介:女士们、先生们、同事们: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德安全政策对话研讨会现在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方主办单位向远道而来的、以科尔博副主席为团长的德国社民党代表团以及艾伯特基金会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积极筹办此次研讨会的艾会驻京项目执行人费希特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安全体系 经济危机 开幕式 致词 中共中央
  • 简介:尊敬的科尔博先生、尊敬的凯斯帕女士,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第八次中德综合安全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我谨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对中外各位来宾出席此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安全体系 经济危机 开幕式 致词 专家学者
  • 简介:古代东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同历史悠久的朝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有效揭示古代东亚秩序的内在逻辑,应当.j比判地借鉴以历史主义见长的英国学派的分析方法,探讨朝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本质。在古代,中国与朝鲜长时段的朝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由中国主导并以其特有文化为基础、周边诸政权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特殊国际制度。就中国而言,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等级制的世界观,使其对外部的需求仅限于其他政权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及其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服从。而对周边诸政权来说,只有与实力超强的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它们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安全保障,并取得与中国贸易的机会,从而实现生存与发展两大目标。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缺乏文化共识的前提下,由地区强国主导,可以促成某种功能性的国际制度,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护,并在交往过程中反向促成文化认同。这一结论修正了英国学派关于共有文化与国际制度的关系的观点。

  • 标签: 东亚秩序 朝贡体系 英国学派 共有文化 国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