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9月1日,某市一韩同料理店发生一起安放系列爆炸装置,企图敲诈勒索的一起恶性恐怖案件。在排除最后一枚爆炸物时,两名排爆人员负重伤。

  • 标签: 遥控装置 拉发式爆炸装置 痕迹检验
  • 简介:从1998年至2003年,国际法院陆续审理了三个与违反《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的案件,其中以1999年的格朗案最为典型。格朗案牵涉到若干重大国际法问题,国际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判决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是前所未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际法院在该案中的判决不仅对国际法,而且对国际实践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国际法院 拉格朗案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 简介:<正>特伊宁(ApoHHayMoBN(ч)Tpa(N|¨)HNH)是公认的苏联第一个对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刑法学家。194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犯罪构成的专著《犯罪构成的学说》,1951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专著《苏维埃刑法中的犯罪构成》,1957年出版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可以说是他关于犯罪构成问题的盖棺之作。特伊宁一生虽然著述颇丰,但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犯罪构成的学说,最后一本著作被苏联,甚至是今天的俄罗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 社会危害性 犯罪概念 犯罪行为 塔甘采夫
  • 简介:法律体系理论,是近世西方学者甚为关心的问题.英国著名法理学家约瑟夫·兹教授的代表作一书,可说是此问题的集大成者.本文作为一篇读书笔记,主要根据兹的研究,分别对奥斯丁、凯尔森、兹三位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学家的法律体系理论作以介绍,从中去体会、理解和发现迥然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法律体系理论之处,以检讨我们的法律体系理论.

  • 标签: 奥斯丁 凯尔森 拉兹 法律体系理论 《法律体系的概念》 身份标准
  • 简介: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由此,“认罪认罚从宽”这一酝酿已久的制度改革,即将在18个城市正式启动实验的大潮。作为当下司法改革图谱中的一大重要脉络,“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构想既承载着宏大的目标,又面临着现实的难题。在志存高远与重重风险之间,这场司改实验能否驶向成功的彼岸?

  • 标签: 制度构想 刑事案件 十二次 制度改革
  • 简介:据去年12月23日《泰晤士报》报道,为了防范恐怖分子在圣诞节期间对伦敦发起自杀式炸弹袭击.英国反恐警察将配备一种新式的高科技设备一“人弹扫描仪”,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身藏爆炸装置的恐怖分子。据英国警方一名高级官员披露,这种扫描仪刚刚通过测试,并曾在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英期间秘密使用过。

  • 标签: 英国 苏格兰 “人弹扫描仪” 爆炸杀伤力 扫描仪 鉴查能力
  • 简介:结婚十五载,有欢笑也有眼泪,有快乐也有委屈,婚姻之舟扬帆前行中危机悄然降临,丈夫的家庭暴力,让年过不惑的黄婕坠人痛苦深渊。逃离家暴,在她看来,唯一有效的办法便是离婚,然而,对这个家庭,对乖巧可爱的女儿,她还有着无限的眷念;对这桩婚姻,对同床共枕的丈夫,她也还无法下定舍弃的决心……

  • 标签: 婚姻 保卫战 家庭暴力 丈夫 结婚 欢笑
  • 简介:<正>将光辉人物伟大历史事件放到日常生活中——那就真相毕露妙趣横生了。——王朔一、问题的界定先是偶尔的调侃,然后是都市、校园内日益增多的各种搞笑、戏说和各种作品的"搞笑版",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乃至美感也在经历着一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应的意义深远、时而争议纷纷的变化。2006年初,一位观看了电影《无极》后有"受骗上当的感受"的普通观众,花费了5天制作了视频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

  • 标签: 法律保护 戏仿 真相毕露 著作权保护 受骗上当 著作权问题
  • 简介:从历史的视角,厘清法律概念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学家对法律概念所作出的诠释,以获得法律概念的科学认识与方法;同时,也试图结合中国法治事业的实践智慧,提出法律概念的科学内涵,即法律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法是“文武之道”;法律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其定义试图跨越西方法学世界自然法学与实证法的鸿沟,以此彰显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

  • 标签: 法律的概念 方法论 知识考古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
  • 简介:权威问题在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讨论中地位极其重要,约瑟夫·兹的权威理论作为20世纪法律与政治权威领域里最重要的理论,为权威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兹以独特的实践哲学为进路,把权威指令定义为一种兼具一阶理由和排他性理由的保护性理由。沃尔夫的"权威悖论"虽然破产,但它揭示了权威正当化难题。兹为此提出了由三个规范性命题和独立性条件组成的服务性权威观。但兹的权威理论并非完美,其仍旧面临着实践理由与权威正当化之间的张力、程序正当性等批评,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 标签: 正当权威 实践理由 服务性权威观 权威悖论
  • 简介:<正>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一)问题的缘起主张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论者,其矛头首要的指向便是我国从苏俄引入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并认为实现我国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用德日三阶层的构成要件理论取代以俄中为代表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正是因此,近年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件理论 皮昂特科夫斯基 犯罪论体系 危害行为
  • 简介: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常将商号类招牌作为广告进行合法性审查,忽视商号与广告的功能区分,因袭不合理收费的行政管理思维,导致法律适用的错位和机械执法的尴尬,凸显法律逻辑和法治思维的盲点。仿商号顺应市场经济的自由本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不规范语言文字存在明显区别,不应一概禁止,应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进行公序良俗的价值补充和合规性判断,体现应有的法治思维和执法艺术。

  • 标签: 店堂招牌 戏仿 商号 广告 规制 公序良俗
  • 简介:通过深入华东两省若干法院的田野调查,本文初步勾勒了当下刑事法官角色与脚本的错位逻辑。司法场域中,刑事法官缺乏足够的资本和勇气将自主性加以呈现,以至于在法律权威的分配结构中境遇尴尬;社会场域中,符号权力的移转造就社会惯习对法律惯习的反向支配,面对结构性敌对,刑事法官尚未承担起理性商谈纽带的角色;权力场域中,国家(宏观)权力的支配转化为规训(微观)权力的渗透,并不单纯的角色扮演让原本超验的职业尊荣黯然失色。刑事法官受到以上三重域之影响,形塑成一种兼备权力、社会、法律多元化知识的一元化惯习,而其中的特殊惯习与一般惯习彼此竞争却又相互糅杂,而惯习之于实践操持的意义决定了实践乱象的生成。当下司法改革需要正确理解并充分利用场域与惯习的相互勾连,从宏观和微观出发,赋予刑事法官双重认同感,使其不再困惑,借此获取司法改革的内生动力。

  • 标签: 刑事法官 司法改革 知识谱系 行为模式 场域 惯习
  • 简介:英国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中一位重要的主人公,追慕虚荣、损人利己的女冒险家靠着自己的姿色在上流社会的浮华世界里左右逢源,生活腐败糜烂,冷酷自私、虚伪狡诈而又泼辣能干,具有自由竞争时代资产阶级的冒险、投机精神。沿着追求名利这一性格脉络,作者多方面地勾画出她的丰富复杂的性格特点。本文从多视角剖析这位主人公复杂的性格特点。

  • 标签: 追求名利 遮掩 唯利是图 欺骗
  • 简介:原告塞旺航运有限公司与被告嘉玛·山度士航运有限公司因租船合同纠纷,于1988年5月16日向青岛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原告诉称:由于被告未能按照与原告所签订的租船合同的约定提供适航的船舶,致使原告遭受经济损失达228354.82美元。

  • 标签: 租船合同 海事法院 提起诉讼 萨里 纳斯 山度士
  • 简介:本文试图系统回答刑法学之核心命题,即"犯罪该如何可能"之问题。对该问题之思索,首先,指出了"形式的犯罪定义"容易陷入"制定法主义"的泥潭,其次,道明了"实质的犯罪定义"容易滑向"社会危害性"的深渊,从而形成犯罪定义的历史性难题。最后,笔者试图倡导,我们既需要整合"形式和实质"的思维路径,又需要跨越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思维进路,进而从整体和系统之思维视角来构建科学的犯罪定义,即犯罪本体论及认识论。故此,本文认为,犯罪行为乃是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性等三个要素的刑事不法,经由刑事立法赋予刑罚之行为。

  • 标签: 犯罪的定义 构成要件该当性 违法性 罪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