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六、复刊后走了一段弯路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留在上海的严宝礼闻此喜讯,特别振奋,立即投入筹备文汇报复刊的工作。首先遇到的是编辑部领导班子的人选问题。严宝礼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当然是徐铸成;徐虽答应抗战胜利后脱离《大公报》回来主持《文汇报》笔政,但徐远在重庆,一时回来不得。至于严、费、陈、储四友,虽曾矢志办好《文汇报》,但胜利后,费彝民和陈高庸忙于接收工作,无暇顾及。因此,严可以指望的,只有我一个人了。但我怕熬夜,只管言论,不管新闻,使严不得不从以前《文汇报》的编辑中拣出一位要闻编辑朱云光来挑大梁。严宝礼决定由我任总主笔、朱云光任总编辑,是他急于复刊《文汇报》的权宜之计。我和朱云光长期留在孤岛,对整个抗日战争形势缺少认识,对国内政治特别是国共之间的关系更不了解,由我们两人主持《文汇报》,其实并不适宜。
简介:《反光镜》开栏的话无论谁向社会发言,通过传媒来进行效果最好。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舆论监督其实就是传媒监督。可是谁来对传媒进行监督呢?公民如何直接行使对传媒的监督权呢?我们这里做了一点尝试:普通受众自愿组成“读者俱乐部”向传媒指东道西,就像一面镜子,将平时总是照射别人的传媒本相反射出来。这其中未必都正确,却多了一个特别角度,让传媒兼听则明,以使舆论监督更公正更完善。故此,我们取名字为《反光镜》,设在《编读往来》大栏目之内。本次以传媒音乐为专题,发表对“流行音乐”“通俗歌曲”“音乐宣传与青少年成长”等问题的看法,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也可提出新的讨论题目,供编者、读者思考。本期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