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期间,清政府财政竭蹶。企图靠滥铸大钱、铁钱和滥发官票、宝钞摆脱困境。所谓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自清文宗咸丰三至九年(1853~1859年),先后发行计有伍百文、壹千文、壹仟伍百文、贰千文、伍千文、拾千文、伍拾千
简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选址天津金钟河畔。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定名为造币总厂,也称天津造币总厂。由于清代中央设厂较其它各省要晚,银元铸造时间短暂,加之中国旧有的银两制度,银元究竟是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成了清末政府币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以致总厂从设立之初至宣统二年(1910年)所铸造的银元多未发行成功。如: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铸造的户部光绪元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铸造的丁未大清银币、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宣统年造大清银币等。这些银币大都为样币或试铸性质,实际并未投人流通使用,今已成为藏家们心目中的珍稀品种。
简介:《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1913年出土于河北省威县,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其拓片,并刊载了时任威县县长崔国卿的短文《威县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为刊名。本文在崔考基础上,对刻石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其所记载的黄河水患、县城迁址等内容,可补威县地方的变迁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洒脱,一气呵成,颇具王体神韵,可与唐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并称集王书法刻石的双璧。
简介: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古泉名家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据廷济忆述:“幼年读书,五经四子书,总能背诵”,“余十四岁甫应童子试,入郡城,承竹林里老宿沈半桐先生可均指授,购学(汉)曹全碑”,临写碑帖自此时起,又说“余生乾隆戊子,得是册(随清娱墓志铭刻本)时年十五”,可知其碑帖临摹与收藏始于少年时。廷济年三十时参加乡试,名列榜首,为嘉庆三年(1798)解元。据同年友海昌陈嬗君忆述:嘉庆三年“叔未与余同举于乡,褒然居首,三上公车(多次会试未中),后以官学教习得官,因不屑为风尘吏.拂衣而归”,此后大半生与金石结下不解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