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已出现重型肝炎并发症先兆症状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炎并已出现并发症先兆症状患者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及肝性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已出现重型肝炎并发症先兆症状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来讲,按照规范方法进行止痛治疗,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达到理想的疼痛控制。对那些10%左右达不到理想疼痛控制的患者可以采取其他办法如使用PCA泵,但不主张肌肉注射。护士正确判断疼痛的存在和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处理是控制疼痛的关键,实施健康教育要从基础和临床上对药物的用药方式上加强,以提高人的自控能力。研究表明护理干预疗法可有效帮助病人缓解术后疼痛症状,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不仅提高了护理水平,而且有效减轻了病人术后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11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11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90例(80.4%),恶性肿瘤22例(19.6%);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一致。良性腮腺瘤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而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周围组织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RI对腮腺肿瘤均有较好的定位、定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就组织分辨力及对腮腺内神经、血管的显示,MRI优于CT。
简介:摘要小儿结石占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的2-4.3%,大部分结石发生在上尿路,少数为肾结石,近年来小儿结石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增长率约4%,且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据资料分析东南亚地区、北非地区相对高发,越发达地区,发病率越低,据国外统计数据分析小儿结石发病率为0.05%。由于小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其治疗方案也与成人大不相同。1988年Ritchey等首次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小儿输尿管镜下端结石,逐渐扩大至输尿管上端及肾结石,随着技术不断提高及器械的不断改进,腔镜技术碎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不断提高。现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三种药物排石治疗(Medicalexpulsivetherapy,MET)、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ealShockkwavelithotripsy,ESWL)及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y,UL)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CVVH及CVVHDF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本院实施日间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58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血液净化方式,纳入CVVH组及CVVHDF组(n=29)。在差异性的血液净化方式下,比较两组患者的溶质清除率、凝血情况、抗凝剂用量及凝血发生率。结果与CVVH组相比,CVVHDF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及尿酸清除率相对较高,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VVH组患者的抗凝剂用量均数为(3958.83±561.68)U,凝血发生率为21.28%;CVVHDF组患者抗凝剂用量均数为(3857.18±516.23)U,凝血发生率为8.51%,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及CVVHDF均为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途径,但是CVVHDF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率相对较高,治疗期间抗凝剂用量较少,凝血发生率较低,建议结合患者状态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17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87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88例)在A组患者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就组间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比对,B组护理前后得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2.27%明显低于A组16.09%(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对,B组100%明显高于A组88.51%(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这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纵膈型肺癌疾病采取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型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于两种不同检查措施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76例病人中属于周围型肺癌病人25例,属于中央型肺癌病人51例;根据病理类型对76例病人进行划分包含鳞癌病人50例,属于腺癌病人10例,属于小细胞癌病人16例;依照发病位置的不同发现76例病人中病变部位处在右肺下叶20例,处于左肺上叶病人20例,处于右肺上叶病人25例,处于左肺下叶病人11例;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发现,CT检查可以显示不规则肿块边缘,表现为毛刺状,纵膈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接受MRI检查所获结果全部包含CT结果,发现肿块对病人的胸椎、胸壁以及胸膜造成侵入,两种检查措施的灵敏度全部为100%,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为纵膈型肺癌病人提供CT和MRI检查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措施存在非常高的灵敏度。
简介:目的探讨MMP-9、TIMP-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人口腔粘膜白斑50例、白斑癌变患者18例及正常口腔粘膜18例的粘膜鳞状上皮细胞MMP-9及TIMP-1表达进行半定量性分析。结果粘膜白斑.白斑癌变MMP-9、TIMP-l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MMP-9表达强度依次递增,TIMP-1表达强度依次递减。结论MMP-9可能在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活性受TIMP-1的负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