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优越的抗菌活性,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有较高的敏感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其有很高的敏感率;而青霉素、头孢唑啉、氨卞西林等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耐药性均高。结论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细菌性的病原学特点,从而对其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对2100例CAP患儿病原学进行检查流感病毒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巨细胞病毒等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EB病毒抗原采用乳胶凝集法,EB病毒抗体采用免疫金标法检测。结果2100例CAP患儿中675例检测出非细菌性病原体,检测率为32.1%。其中321例为肺炎支原体抗体,102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80例为EB病毒抗体,58例为副流感病毒抗原,53例为柯萨奇病毒,43例为腺病毒抗原,18例为衣原体抗体,并且50例患儿同时有两种病原体感染。结论CAP患儿中最主要的非细菌性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病原类型同患儿年龄和季节具有相关性,3岁以下患儿大部分属于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导致;5岁以上患儿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要特别重视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和支原体感染还会并发化脓感染,支原体感染同时会出现EB病毒感染。通常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对CAP患儿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是当今临床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不同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抗生素滥用及多药耐药菌株感染的风险,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和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型病原体的监测与研究,挖掘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共同努力提升我国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将2023年1-6月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未实施相关管理,将2023年7-12月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要耐药菌检出率。结果: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研究组96.67%比对照组73.33%高,P<0.05;重要耐药菌检出率,研究组CRAB比对照组低,P<0.05,其余指标比较,P>0.05。结论 抗菌药物治疗前积极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病原学送检水平,对用药安全有积极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2015年监测的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2015年共收集深圳地区7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粪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PCR,RT-PCR)和RT-snPCR(realtimetranscription-seminestedPCR,RT-snPCR)法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并对主要的流行株进行基因亚型的鉴别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EV阳性率为88.57%;阳性结果中共检测出6种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A6,CA6)和柯萨奇病毒A2(coxsackievirusA2,CA2)的阳性标本最多,分别为22例和16例,且分别占总发病病例数的31.43%和22.86%;基于核酸序列的VP1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CA6毒株的基因亚型均为B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100%和97.3%~100%。CA2与香港地区CA2流行株的序列高度同源,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1.1%~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2.4%~100%。结论2015年深圳地区流行的病原均属于A组肠道病毒,其中B型CA6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简介:摘要目的查清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的病原,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的肛拭及粪便标本8份,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对常见病原菌进行筛选检测。结果7份肛拭标本和粪便标本分离出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结论本起传染病疫情由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引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特点,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59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痰培养的结果。结果在5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72.97%),革兰阳性菌13株(17.57%),真菌7株(9.46%)。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6.22%)、肺炎克雷伯菌(14.86%)、铜绿假单胞菌(10.81%)、嗜麦芽假单胞菌(10.81%)、金黄色葡萄球菌(9.46%)。结论在本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亦不容忽视。因此,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了解平顶山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病原,达到早期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抗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3023名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IFVA),流感病毒B型(IFV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和腺病毒(ADV)等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毒感染1026例,检出率为33.94%,其中RSV最多,为500例,占阳性率的48.7%,流感病毒A型为179例,占阳性率的17.45%,副流感病毒3(PIV3)共184例,占阳性率的17.90%,腺病毒(ADV)108例,占阳性率的10.50%,流感病毒B型(FIVB)51例,占阳性率的5.00%。结果进一步显示RSV是最常见的的病毒,其次为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3,腺病毒和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1。RSV高发季节为2013年9月—2014年1月,流感病毒A型为2013年7月—2013年9月,其他呼吸道病毒无明显季节性。结论直接免疫法(DFA)能够提供快而可靠的方法用于呼吸道常见病毒的诊断。
简介: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20例)、巨细胞病毒(CMV,13例)、单纯疱疹病毒(HSV,11例)、衣原体(CP,11例)和细小病毒B19(Hpv-B19,9例)。各种病原学所致的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但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所不同。MP感染以发热及肝、脾、淋巴结大为主,且大部分合并呼吸道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CMV感染也以发热、肝脾大为主,但以肝大更明显;风疹病毒感染其他症状明显,但未出现皮疹。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以MP感染最常见,其次为CMV。临床诊断应尽量查明病因,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与微生物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微生物检验,并且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验①致病菌。蜡样芽胞杆菌5例,占5.26%,变形杆菌6例,占6.32%,志贺菌6例,占6.32%,副溶性弧菌30例,占31.58%,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占6.32%,沙门氏菌7例,占7.37%,致病性大肠杆菌14例,占14.73%,不明原因21例,占22.11%;②病毒血清型分布。共分离出210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1株为K8型,占10.0%,135株为K6型,占64.29%,54株为其他,占25.71%;③病原菌检出情况。病原菌在粪便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病原菌的检出种类从低到高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等。结论临床上给予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检验可以明确病原菌种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优越的抗菌活性,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有较高的敏感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其有很高的敏感率。结论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