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锦州市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蟑螂)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辽宁省2009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细则》开展重要病媒生物监测,成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52.5%)为优势种;蝇类有5种,丝光绿蝇(46.5%)和家蝇(28.4%)为优势种;鼠类有褐家鼠(67.7%)、小家鼠(13.0%)和黑线仓鼠(19.3%)3种。蟑螂均为德国小蠊。蚊类生境分布以牲畜棚和农户密度较高;蝇类以餐饮外环境密度较高;平均鼠密度以城郊结合部自然村密度最高;蟑螂主要分布于餐饮行业。蚊、蝇和蟑螂在8月、7月、6月各出现一个高峰期,鼠类在3月和10月先后出现2个高峰期。结论锦州地区媒介生物密度较高,在提倡综合生物防治策略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及高危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8月20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按统一标准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应查患者388例,实际调查381例,实查率98.2%;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率均为2.1%;无医院感染漏报;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占50%,皮肤软组织感染占37.5%,切口感染占12.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6%,其中预防用药占27.7%,治疗用药占63.3%,治疗+预防为9%;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为27.6%;结论降低皮肤及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感染病例抗生素使用前的菌检率,将是感染控制的重点。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2012-2015年流感流行特征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方法使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和百分比的周数据以及流感病原学监测周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发病趋势和流感病毒构成情况。结果2012年第27周至2015年第26周,北京市流感样病例(ILI)、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一致(r=0.801,P〈0.001;r=0.737,P〈0.001),发病高峰为每年冬春季。不同监测季,流感样病例年龄组构成不同(χ^2=2.143,P〈0.001),各监测季流感病毒亚型构成不同。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68起,其中62起(91.18%)由甲型H3N2引起,发生在小学校的疫情最多,为35起(51.47%)。结论2012-2015年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乙型Yamagata系均有流行,且各年度优势毒株不一。ILI、ILI%和流感病毒阳性率三者的高峰基本吻合,证实了北京市流感监测系统在预警预测流感流行趋势和暴发疫情中的实际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应用床旁及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结果本次应查住院患者684例,实查668例,实查率97.76%,发生医院感染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68例患者中有30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5%;以一联药(74.77%)和二联药(23.87%)为主,三联(1.35%)、无四联应用。标本送检60例,送检率为19.7%。结论通过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和分析,反映了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加强目标性监测,合理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2年的监测,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学生伤害监测专用网络直报管理系统运转情况。方法以宜兴市16所试点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日常伤害网络监测和本次回顾性调查对象。结果2015年9月~11月回顾性调查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23%,同时网络监测到247例报告;与2012年相比:回顾调查的伤害发生率降低;跌倒/坠落、动物致伤、交通事故、锐器伤为前四位伤害类型;外地户籍学生伤害发生率稍高于本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日常伤害网络监测和本次回顾性调查结果接近,差异减小。结论日常网络监测报告效率和准确性在实践中提高,回顾性调查与之可以互相结合。伤害监测报告工作作为基础工程,应加强多部门协作,探索有效之路。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市居民碘盐监测结果,了解碘盐的食用情况。方法根据《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采集盐样,采取现场半定量检测及实验室定量检测,2008-2013按照GB/T13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2014-2015年按国标GB/T13025.7-2012进行测定。结果全市2008-2015年以来,除2008年、2009年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其余年份均高于90%,其中2015年碘盐覆盖率是99.04%,碘盐合格率是95.64%,合格碘盐食用率是94.72%,其中均数为23.95mg/kg,标准差5.16mg/kg,变异系数21.54%,盐碘中位数为23.79mg/kg。结论全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较好,2015年合格碘盐食用率94.54%,达到消除碘缺乏病要求,但不合格碘盐的比例仍然占到4.36%,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监测和评价我院门诊大金额处方用药的现状,对抗菌药物(品种、分级、用量等)、辅助用药、能量补充用药等不合理使用或存在明显配伍禁忌的处方、进行重点检查与评价,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方法所用的处方来源于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大金额处方,处方药品总额200元以上400元以下者按20%比例进行抽检,药品总额400元以上的处方全部检查,抽查出不合理大金额处方进行点评。结果抽检处方药品总额200元以上400元以下的处方共1027张,合理处方占96.88%。不合理处方占3.12%抽检处方药品总额400元以上的处方共174张,合理的处方占95.4%。不合理处方占4.60%。不合理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77.42%。结论通过2009年大处方检查与评价,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潍坊市艾滋病感染状况,为HI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筛查实验室送检的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检后进行免疫印迹法确证。结果629例初筛阳性标本中,415份复检阳性,其中确证阳性309例。结论HIV感染地区分布广,感染者男女比例为5.181,年龄以20-49岁为主,样本来源分布广泛,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漫延。
简介:目的分析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控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湖南省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年湖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5628例,其中重症病例710例,死亡14例,发病率为201.32/10万;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湘中、湘东北和湘西地区;男女性别比为1.56∶1,5岁及以下年龄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7.01%;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54.02%,普通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EV71检出率分别为9.62%、29.48%和88.89%。结论湖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人群是低龄儿童、散居儿童,不同血清型的毒株交替占主导地位,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处置疫情和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省厦门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历程,为消除疟疾后巩固成果和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5年厦门市疟疾防治资料,对发病情况和传疟媒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探讨厦门市疟疾的防治历程。结果厦门市1950—2015年共发生疟疾病例22870例,上世纪50年代疫情最为严重,年发病率从1999年起连续17年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1年发生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2002—2015年报告37例输入性病例,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2015年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为消除疟疾达标市。结论根据1950—2015年间不同时期疟疾发病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明显防治成效。厦门市2015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由于外来疟疾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应加强流动人群疟疾防控工作,并持续开展本地蚊媒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河口市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指标对2015年老河口市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老河口市总死亡率为615.0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2015年老河口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为77.19岁,男性为74.59岁,女性为79.93岁。结论影响老河口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