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在诊断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以下两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20例护理组(综合性护理服务),在统计基础资料之后,对选择的对象进行分组预防护理,预防护理工作完成之后对比得到的结果。结果:研究组凝血指标优于参照组凝血指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预防性妇科疾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工作中,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改善凝血指标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于我院见习本科学生 200 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评价教学,研究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研究对比两组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学生在知识理解加深、知识记忆巩固、学习兴趣激发、自学能力体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形成性评价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更好的符合了临床岗位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探讨应对措施。 方法:选择在职手术室护理人员 40 名设定为研究组,选择正常人 40 名设定为对照组,以心理压力问卷调查的方式评定两组的心理状态,组间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 SAS 评分、 SDS 评分比较,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 P < 0.05 ;两组干预后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P > 0.05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负荷过重、环境差、害怕差错事故、患者不理解、自身业务能力差等是导致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结论:了解和掌握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制定和开展缓解其心理压力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显著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 ,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8例患者全部治愈 ,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 ,同时进行预防宣教 ,可有效地防止 DVT的发生 ,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应用尿激酶溶栓、巴曲酶降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改善循环,口服脉炎宁中药汤剂加减,外用活血消肿散瘀中药湿敷治疗,平均疗程15日。结果:临床治愈率达20.3%,总有效率98.2%。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混合型静脉血栓再通率45%,周围型静脉血栓再通率67%。血液黏度降低。结论:以降纤、溶栓、改善循环、活血消肿散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整体疗法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方法:以2018.9-2019.12收治66例患者为对象,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划分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检查)与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均33例,观察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19例阳性,占57.5%,14例阴性,占42.4%,研究组31例阳性,占93.9%,2例阴性,占6.0%,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66例患者中,患侧肢体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差于健侧肢体(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诊断时,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准确性,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 住院 老年痴呆患者特有的深 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对 2018 年 9 月 -2019年 10 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精神科 住院确诊的 652 例老年痴呆患者为调查 研究对象, 将其中发生 DVT 的 25 例患者与未发生 DVT 的 627 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 DVT形成的风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血栓史等。 结论:在血栓形成的各项因素中,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血栓史 等因素对于住院老年痴呆患者 DVT 的形成密切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客观全面的了解青云谱区结核病发病报告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的制定辖区内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降低结核病的危害。方法2013年-2017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从事结核病工作的经验探讨总结适合我区的结核病防控对策。结果:青云谱区2013-2017年间各级政府共投入经费58.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经费23.7万元,地方政府配套经费35万元。五年间全区累计免费检查可疑肺结核患者3858例,发现并登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205例,规范化治疗管理1205例,成功治疗结核病患者1173例。结论:结核病仍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等新的挑战[1]。青云谱区近年传染性肺结核控制成效明显,但结核病新发患者仍在不断产生,结防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象 ,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8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 察组的发生率为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组件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95.6 ±4.1 )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76.7 ±2.9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 能降低 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 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应用运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形成所产生的价值。方法:纳入时间段2023年5月~2024年5月接受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1例,随机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40例以及研究组(运动护理)41例。对比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凝血功能方面的状况。结果: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显著比参照组的并发症低(P<0.05);研究组的凝血酶原、凝血酶以及活化凝血活酶的时间均比参照组的时间更短(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应用运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其获得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促进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同时显著减少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 60 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信封法的方式对 60 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 30 例与对照组 30 例,给予对照组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溶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 结果:观察组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针对性溶栓护理,能够有效避免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 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对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5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例,每组各25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折叠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白银区 2018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方法 调查白银区2018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所有登记上报的患者登记检测情况。 结果 目前白银区常驻人口29.42万人, 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 734例,其中男性 371例,女性 419例; 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 301例,男性 176例,女性 125例。全区恶性肿瘤发病率 235.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 96.47/10万。全区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 MI Ratio)为 0.41。发病率最高为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率最高为肺癌、胃癌、肝癌。其中发病率最高为≥ 70岁,发病构成比例最高,在 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 70-80岁为高发人群。 结论 白银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死亡率略低于全国水平。目前仍需要加大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筛查技术,并尽早诊治,积极广泛开展肿瘤综合防治知识宣传,降低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