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以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以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中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以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手术治疗的9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早期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各48例。对比2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情况、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术后2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度占比以及生活质量单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术治疗早期效果明显优于延期,安全性高且恢复快,建议推行早期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即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将观察组予以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予以膜固思达治疗,对两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临床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n=39)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3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脑梗死护理,实验组2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114例普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1000U;观察组57例,同样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2000U。观察两组患者的APTT、PT、PLT变化情况,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APT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普胸外科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术后高凝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继发性肺结核的放射线诊断,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治疗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0例,回顾分析X线胸片检验的具体表现。结果根据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不同,其X线影像学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其中原发病灶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模糊影像,而有些病灶则会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边缘。同时,患者的肺门及纵膈淋巴结会出现增大的现状,而当肺内病变与淋巴结之间出现条索状阴影的时候,可以诊断为结核性淋巴管炎。结论X线胸部透视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发现微小的空洞、病灶等,且其肺部正位片与侧位片能够将大多数的肺结核症状辨别出来,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症状的诊断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彩超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论60例患者后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经彩超确诊53例,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8.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7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72.7%、85.7%、92.3%。结论彩超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改良手术体位用物应用于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15日—2018年01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的2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行传统侧卧位摆放体位,实验组应用记忆海绵侧卧位垫+侧卧位隧道垫+麻醉架手臂束缚垫摆放体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医生满意人数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体位摆放时间、医生满意人数、并发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手术体位用物能够降低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的治疗之中,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急诊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64例,对照组患者为拒绝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常规的血小板抑制剂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NIHSS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急诊处理中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和尿酸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实施溶栓治疗的2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溶栓治疗药物分组,130例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记为甲组;145例患者实施尿酸激酶溶栓治疗,记为乙组。对比12h后和7d后死亡率,治疗前、12h后和7d后存活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h后和7d后甲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治疗12h后、7d后2组存活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逐渐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h后甲组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7d后2组评分相近(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乙组相近(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能够降低死亡率,并且见效比尿酸激酶迅速,二者的安全性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普唑仑对头晕患者脑血流变化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头晕患者81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0d。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且统计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前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10.24±2.62)分与对照组(10.89±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5.62±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71±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3/42)与对照组5.12%(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晕患者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脑血流量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常用心电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9-71岁,平均(46.9±6.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和活动板心电图进行检查,并与临床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确诊心肌梗死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8例、心绞痛8例、缺血性心肌病8例、X综合征8例;经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与活动平板心电检查诊断冠心病准确率分别为70%、70%、80%与80%,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活动平板、心电向量图(P<0.05),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与心电向量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心电图检查方法不可互换,可产生互补效应。四种心电图方法的组合可以准确诊断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