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疾病多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的遗传缺陷造成的。这导致了某些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增加,这些则成为免疫缺失的特异性标志。具体的分类见表1。其中的许多种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 标签: 免疫系统 抗体缺失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对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高血压肾病入选标准的慢性肾病(CKD)Ⅰ~Ⅲ期患者60例,基础治疗全部用氯沙坦,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用药2周,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丹参酮组治疗2周时血肌酐(SCr)水平较基线下降[(162.2±10.1)μmol/L比(134.0±7.1)μmol/L],与对照组治疗2周时[(151.8±8.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增加,对照组治疗2周时SCr水平较基线无明显下降。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基线相比,丹参酮组尿NAG下降有明显差异,氯沙坦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氯沙坦降低蛋白尿的基础上,丹参酮还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且安全性好,是高血压肾病治疗的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丹参酮 肾功能
  • 简介: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inPatientwithAnti-hypertensionTherapy.CPAT)是指高血压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能遵医嘱服药。不随意换药或增减药物.对药物的副作用能耐受且血压控制理想。高血压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有效方法.由于多数患者没有该疾病的痛苦主观感觉.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依从性 血压控制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由可以累及整个胆管系统的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引起的胆汁淤滞性肝病变。进行性的病理过程造成肝内和肝外胆管闭塞,最终引起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10%~30%的患者在病程中可以出现胆管癌。

  • 标签: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手术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
  • 简介:HYVET试验为老年高血压的管理带来新的启示。该研究的结论扩展了降压治疗获益患者年龄范围的上限,显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可降低全因死亡率,为医生选择合理方案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提供了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年龄本身不是拒绝降压治疗的理由,高龄人群开始降压治疗为时不晚。有选择地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适度降压仍能获益。高血压作为一个强力、独立、可调控的危险因子,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痴呆和死亡。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规范化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全因死亡率
  • 简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而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甲旁亢患病率为1/4000.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可达1:4。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钙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能否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255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压控制组(n=130)和远程血压监测组(n=125),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血压治疗干预,包括监测血压水平、指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比较2组血压控制达标方面的差别。结果:在4周的干预过程中远程血压监测患者接收远程信息指导达9.86次/例,平均每周2.47次/例;常规血压控制组有34.8%的患者主动电话回访,远程血压监测组有49.6%的患者电话回访(P=0.016);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组收缩压达标率(55.2%)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40.0%),且收缩压下降幅度[(11.8±6.8)%]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9.9±0.8)%](P=O.03)。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通过远程信息指导提高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度及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

  • 标签: 高血压 控制率 家庭远程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对我院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统计我院门诊2010~2012年各类降压药消耗量和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排于前4位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厄贝沙坦;DDDs排在前四位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左旋氨氢地平、福辛普利、吲哒帕胺;所有调查的高血压药物其DUI≤1.结论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合理性
  • 简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到了中晚期后,各种症状和体征则相继出现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疼痛、脊柱畸形和易骨折。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强的松、环磷酰胺、川芎嗉和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以强的松、环磷酰胺、川芎嗉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以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24h尿蛋白、血脂及血液粘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随访三年,观察其并发症毒副作用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5%,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消除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的松、环磷酰胺、川芎嗉和黄芪注射液联用明显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 标签: 中西药联用 药物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强的松 环磷酰胺 川芎嗉注射液
  • 简介:背景青年高血压可导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在发展中国家,针对青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尚少。亦没有专门针对青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指南。方法:入选2002年至2008年于阜外医院就诊,年龄16-30岁之间,于门诊诊断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原因待查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以及靶器官的损伤。结果:共有309例患者入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59.9%(185/309),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占38.8%(120/309)。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而大动脉炎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57.8%的患者合并一种以上的代谢综合症,较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9.2%,p〈0.01),而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32.4%vs29.2%,p〉0.05).药物抵抗性高血压高达55.7%(172/309)。继发性高血压,肥胖,利尿剂的使用不足是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在小于30岁的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的继发性因素,针对这些继发疾病进行积极地治疗可有效治愈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症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很高,这加重了患者靶器官的损伤并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的产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大动脉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北京降压0号(0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复方降压制剂,虽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但是直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为了进一步验证0号疗效与安全性,近2年来,我们以0号治疗高血压病8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北京降压0号 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 降压药 安全性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由于其内分泌及神经分化因素而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往的研究证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胚胎性组织。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发性 诊治 肾脏 肿瘤起源
  •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本病)是起源于甲状腺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收治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恶性淋巴瘤 放化疗
  • 简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常多于非糖尿病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比普通人群中高1.5~2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因素可能如下:糖尿病肾脏病变、血压的神经内分泌因素变化、决定血压的钠一水调节因子变化、血管紧张度紊乱及血压调节机制变化(表1)等。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患病率 临床研究 神经内分泌因素 血压
  • 简介:在过去的10年中,几个标志性的临床试验证实了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这一研究成果主要以高血压为核心,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循证目标。目前,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有必要探讨如何达到新的治疗目标。

  • 标签: 防糖尿病 高血压 大血管并发症 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不佳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