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假性球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吸入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记录患者的基本病史资料以及肺炎发生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前瞻性调查研究中16例失访,实际随访104例。单因素卡方检验表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既往吸入性肺炎史,误吸、胃管留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镇静药物、抑酸药物、ACEI类药物等因素有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管留置(OR=4.376,P=0.049),误吸(OR=4.192,P=0.0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264,P=0.009),脑血管疾病(OR=3.362,P=0.023),镇静药物(OR=27.255.P=0.012)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OR=0.096,P=0.001)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的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结论本次前瞻性随访表明(1)老年吸入性肺炎高危人群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高,容易反复感染;(2)留置胃管、误吸、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镇静药物是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3)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的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皮层下运动通路脑梗死患者34例,发病时间从5h至2年。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34例中选取5例患者,在发病1W内、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在双侧大脑脚。结果脑梗死后病灶同侧大脑脚区rFA在1月内下降最明显,1个月至3个月下降变慢,3个月后rFA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平稳。而rMD在脑梗死2W内无明显变化,2W至3个月上升,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5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研究能够显示这种变化过程。结论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大脑脚处皮质脊髓束的FA值进行性减少。DTI有利于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的生存率、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例,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为(76.90±9.05)岁,男女比例为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伴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与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年内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再发率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危害最大、三年内死亡率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伴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简介:研究百岁老人长寿的遗传因素(ApoE及基因组学、HLA)与环境因素有助于探索延缓衰老、保健、防治与增龄、衰老相关的常见老年病,从而进一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1百岁长寿老人长寿机理冲绳是全球最多的百岁老人地区,冲绳(theOkinawaCentenaries)对百岁老人研究显示(1)(EvidenceEbasedgerontology),368例百岁老人,出生1874~1902年间,其子女969例(507例女性,462例男性)进行基因与非基因因素与百岁的关系(HLA、DR、DQ及ApoE型别),结果显示百岁老人长寿与两者均有密切关系其50%长寿与基因有关,另外50%长寿与非基因因素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73岁)。12例采用IA方案,29例采用CAG方案。15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36.59%。其中CAG组CR率为37.93%;IA组CR率为33.33%;两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个月(0~19个月)。15例CR的患者随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PFS为8个月(4—16个月)。CAG组的血制品输注量和发热时间少于IA组(P〈0.05,P〈0.01)。结论大部分老年初治AML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化疗,而CAG方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发病特征及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门诊诊治的48例(66耳)老年人(老年组)和93例(122耳)非老年人(对照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在病程、病因、听力受损、鼓膜穿刺治疗有效性上的异同。结果老年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就诊前平均病程较对照组长,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首诊原因多为耳闷、耳鸣;对照组患者病因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首诊原因多为耳闷、听力下降。在听力受损伤上,除气骨导差外,均可出现骨导听阈提高,以4kHz、8kHz为主。老年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8%,较对照组的81.2%低。结论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病程、首发症状、治疗有效性上有所不同,需完善筛查、及早诊治。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增龄情况下雄性SD大鼠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5b,TRACP5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然进程中2m(10只)、3m(11只)、10m(10只)、11m(15只)共4个月龄段的雄性SD大鼠,检测大鼠的腰椎和股骨的BMD水平,血清BALP和TRACP5b水平。结果雄性大鼠在2月龄到11月龄过程中,股骨和腰椎BMD显著升高(P=0.000),BALP保持平稳(P=0.975),TRACP5b显著下降(P=0.000).结论自然增龄使雄性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这可能主要与TRACP5b水平的降低变化有关,而与BALP的关系不明显。
简介:目的利用PDGF-A基因修饰的全层皮肤皮片,利用HE染色、PCR、蛋白定量分析几个层面,探讨其对眼睑皮肤损伤修复的情况及部分机理。方法贵州小香猪6只,背部脊柱两侧造成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cm)各3个,共36个创面。A组(基因修饰皮片组)“PDGF-A基因修饰皮片”,移植到其右侧的18个创面作为实验组;B组(细胞皮片植入组)以HAM负载未经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与角朊细胞,构建成“细胞皮片”植入其左侧前6个创面;C组(单纯HAM敷盖组)单纯HAM敷盖其左侧后12个创面,作对照组。观察移植后1~4周内,各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Laminin免疫组化及胶原含餐等检测。结果(1)A组于伤后15~17d愈合,B组于伤后21~23d愈合,C组于伤后24~26d愈合,A组较其它两组分别提前5~6d与8~9d愈合,且愈合质量好。(2)A组创面于移植15~17d,其肉芽组织生长旺盛,肉芽组织中Laminin、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丰富,可见胶原沉积。两对照组创面组织仍见许多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Laminin、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少,胶原沉积不明显。结论PDGF-A基因修饰皮片移植对眼睑皮肤的创伤有较好的促愈作用,愈合质量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第六人民医院老科就诊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男性患者按照MMSE测定分数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雌二醇(E2)水平,并根据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比较两组患者TT、E2和F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T、E2、FT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中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雌二醇[(20.88±5.10)pmol/Lvs(27.00±9.61)pmol/LP〈0.05]、总睾酮[(4.52±1.88)mmol/Lvs(6.42±1.84)mmol/LP〈0.05]、游离睾酮[(0.043±0.022)nmol/Lvs(0.092±0.034)nmol/LP〈0.05]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低(P〈0.05)。结论老年男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降解酶激动剂碘乙酰胺及胰岛素对AD模型大鼠认知、病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双侧海马CA3区注射Aβ42的方法建立Aβ损伤AD模型.观察碘乙酰胺、胰岛素在A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Aβ组、Aβ+碘乙酰胺组、Aβ+胰岛素组、碘乙酰胺组、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接受Aβ42海马注射和碘乙酰胺皮下注射.各组大鼠于立体定向术后28d测评认知水平后处死,进行A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海马AβELISA定量.结果1、与Aβ组相比,Aβ+碘乙酰胺组海马Aβ沉积明显减少(23.9%),Aβ含量亦减少(24%).此外,该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表现也优于Aβ组,具有较低的逃避潜伏期和较高的穿越平台次数.2、Aβ+胰岛素组与Aβ组比较,前者具有较多的海马Aβ沉积(增加35.7%),Aβ含量也增加(23.6%).胰岛素干预还使大鼠的水迷宫测试表现下降: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结论1、碘乙酰胺可显著减少AD模型大鼠的Aβ沉积和认知损害程度;2、胰岛素可明显加重AD模型大鼠的Aβ沉积及认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