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Ⅲ前列腺炎和睡眠障碍问题。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Ⅲ前列腺炎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观察组除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外,再加一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CPSI和PSQI评分差别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CPSI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0.15±5.33)分,PSQI评分为(16.07±2.18)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15.92±4.09)分,PSQI评分为(10.45±2.0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1.07±5.21)分,PSQI评分为(16.59±2.33)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22.68±4.27)分,PSQI评分为(13.40±2.82)分。结论:Ⅲ前列腺炎患者往往合并有睡眠障碍,使用常规用药配合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

  • 标签: Ⅲ型前列腺炎 睡眠障碍 镇静催眠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亚型
  • 简介:目的探讨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脏层包膜全切除者植物生存,其余4例(2例脏层包膜放射状切开,另2例脏层包膜部分切除)均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是治疗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机化 大骨瓣开颅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胆固醇
  • 简介: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整形外科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对于整形外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整形外科临床研究生的带教方法。方法作者回顾了整形外科研究所以往在培训进修生及研究生方面的临床带教经验和体会并进行分析,总结了6条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①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与读书报告;③手术带教;④学术活动;⑤技能培训;⑥专题授课。结果为了提高临床研究生的带教效果,将以上6种带教模式进行综合运用。结论我科作为整形外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生,其中以临床研究生所占比例最大。本文的6种带教方法切实可行,将会对临床研究生的带教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整形外科 临床型 研究生 带教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或神经根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为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器官中贮积所致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酶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12,以GSD1最常见,GSD1早期可继发显著的高脂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远期并发症,这些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卒中风险。本文依据GSD1合并卒中的病例报告,探讨GSD1卒中发生的相关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GSD1患者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的高危人群;其二认为GSD1有显著高脂血症而卒中发病率小,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分别阐述。

  • 标签: 糖原贮积病1型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 简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2例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neuroblastomas,ONB),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沟通型 文献报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小脑梗死灶的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分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期间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K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的分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的关系。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2)4、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结论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
  • 简介:当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确立之后,进一步确定其亚型将有助于治疗病因和评估预后;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同时也有利于对临床试验中的患者进行分层,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详细的依据.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方法,以及TOAST(the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病因分和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临床表现分中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分型方法 亚型 TOAST分型 缺血时间 影像学改变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 标签: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 简介:目的澄清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建立一种规范实用的分。方法对自1996年至2016年间作者诊治的2020例脊神经管畸形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和手术治疗学知识,做出临床实用的脊神经管畸形分。结果脊神经管畸形被分为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和尾部脊柱脊髓畸形三大类,包括脊髓脊膜膨出、单纯脊柱裂、终丝脊髓拴系、束带型脊髓拴系、脊髓脂肪瘤、脊椎皮窦、脊髓纵裂、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终末脊髓囊性膨出、骶前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Currarino综合征和骶神经发育不良,共16个病种。结论统一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规范分类标准,有利于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本分类简明实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类
  • 简介: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科较为常见且难治的一组症候群。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Scott首先应用A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斜视后,该方法即被神经科采用治疗痉挛性斜颈。但治疗剂量及方法不尽相同,副作用亦屡有报道删。因此,为了探讨A肉毒杆菌毒素的合理应用剂量,使其既可产生良好疗效且又令副作用减少,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于门诊接受A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痉挛性斜颈 毒素治疗 临床探讨 局部注射治疗 SCOTT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按辨证分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采集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法中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低高频功率比值(LF/HF),分析中医证HRV之间的差异。结果:L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H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其余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LF/HF方面,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证失眠症的心率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心虚胆怯失眠患者迷走神经活动较强,心虚胆怯及阴虚火旺患者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状态。

  • 标签: 失眠症 中医证候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急性运动性轴索GBS(AcutemotoraxonalformGuillain-Barresyndrome)的病因与前驱的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感染有密切关系,但确切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国是GBs病前感染Cj的高发国家,国内急性运动性轴索GBS(即AMANGBS)病人血清显示抗体达峰值期的抗Cj抗体阳性率为91.4%[1].目前认为Cj感染和体液免疫与AMANGBS的发病密切相关.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AMANGBS免疫学及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GBS 免疫发病机制 感染 研究进展 急性运动 抗C
  • 简介:颅内脂肪肉瘤病例临床报道罕见,大兴医院近期收治一例发生于颅内的粘液脂肪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脂肪肉瘤 粘液型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2)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3)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4)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老年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老年人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中心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血管中心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女性患者,12岁。主诉右手持物不稳2年,发作性晕厥伴四肢抽搐1年。头部MRI显示左侧颞顶叶交界区边界不清、椭圆形病变,无明显占位效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血运较为丰富、质地柔软,分块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主要由形态单一的双极细胞围绕血管生长,部分呈放射状排列并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但呈侵袭性生长,侵犯脑实质及软脑膜;无或极少见核分裂象,无微血管增生和坏死。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表达呈弥漫强阳性;上皮膜抗原呈特征性点状阳性;细胞角蛋白、E-钙黏蛋白、突触素、神经微丝、神经元核抗原、P53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结论血管中心胶质瘤兼具室管膜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