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变异或其他原因导致枕颈胚节出现异常可造成先天性上颈椎畸形。新近研究发现,先天性上颈椎畸形的发病可能归因于Homeobox基因的变异。先天性上颈椎畸形包括骨性异常和神经性异常两部分。骨性畸形复杂多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以为全身多系统先天畸形的表现之一。骨性畸形常伴随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或功能障碍,如肾脏和心脏。

  • 标签: 先天性畸形 骨性畸形 上颈椎 诊断 治疗
  • 简介:1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再生的认识现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任务是十分繁重和重要的,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多年来,人们对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康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进展甚微,原因可能有:①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②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性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③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④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

  • 标签: 中枢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髓鞘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公众对脑血管病的认知状况,并提出健康教育措施.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全卷分4部分,即有关脑血管病的一般知识、预防知识、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共调查3016人.结果全卷问题正确回答率平均52.8%,其中脑血管病的一般知识正确回答率平均52.5%、预防知识平均54.6%、识别知识平均47.1%、处理知识平均56.8%,以识别知识最低;总分<60%者占46.2%,以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最差.结论公众脑血管病水平较低,尤其是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为此提出三项公众教育重点.

  • 标签: 脑血管病 公众教育 认知状况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采用混合性研究方法,调查ICU医护沟通实践现状并分析需求匹配策略,为促进医护沟通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5所医院的 435 名ICU医护人员医护沟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法对 5所医院ICU的 6 名医生及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医护沟通评价总分为(73.46±11.38)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沟通的开放性、沟通的准确性、理解能力、沟通培训经历是医护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访谈结果显示医护沟通需求匹配策略主题包括3 个:能力需求匹配策略(加强技能培训、强化认知);机会需求匹配策略(建设组织文化、营造沟通环境);内部动机匹配策略(激发职业获得感).结论:ICU医护沟通实践存在提升空间.管理者可从能力、机会及动机三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医护沟通能力及专业培训,优化组织文化及沟通环境,提升医护人员职业获得感和专业价值感,.

  • 标签: 医护沟通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混合研究
  • 简介:在医疗卫生专业领域,我们熟悉临床个案这一概念。关注临床个案是大多数临床实践的核心。质性个案研究方法被用于教育学、商贸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质性个案研究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它能抓住单个案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质性个案研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质性研究,因为质性个案研究代表了一个有限的系统。个案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学生,一个项目,一个班集体,一次干预或是一个社区。质性个案研究的方法学非常适合调查性研究,

  • 标签: 卫生专业人员 个案 医疗 临床实践 质性研究 教育学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者较前明显增加。然而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同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可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使出血概率增加,颅内出血成为最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抗血栓药物 出血和凝血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椎板切除术
  • 简介: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患者的时空特点、复合伤情的分布,探讨救治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92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早期12h内收治76例,共开展手术10例。治愈47例,转外省治疗31例,住院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患者多为早期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地震 颅脑外伤 救治策略
  • 简介: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经常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若干年前,我们认为血液是干净的。但是,随着医院感染及感染性疾病研究的进展,我们认识到,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健康与职业忠诚度。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的国家标准(全文见本刊网站:WWW.nursingmanagement.com.cn)。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是我国职业病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故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障职业安全迫在眉睫。本栏目特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负责此项标准起草工作的研究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行解读,介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风险及预防的国际进展;并邀请有关专家就护理实践与医院感染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帮助大家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内容,指导工作实践。

  • 标签: 血源性病原体 预防控制策略 职业危害 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液体治疗由于受到颅内容量的限制,原则上每天液体补充总量不得超过1L。该原则虽然有利于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却给麻醉医师带来诸如低血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的困难。一方面,限制液体入量和利尿作用虽可改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另一方面,又会减少脑血流量和脑组织供血。因此现代液体治疗的观念认为,循环容量既要适应手术治疗的需要,又要能够耐受麻醉(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手术及相关因素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变化。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预后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d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 简介:神经突触具有高度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和重塑是神经元活性依赖性的,是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Alzheimer’sdisease(AD)在内的多种表现出认知缺陷的神经疾病,均存在突触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AD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单纯的记忆功能损伤,随病程深入,患者认知障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神经退行性改变。新皮质、海马的联合区的突触的完整性受损、可塑性异常、密度下降被认为是AD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皮质中的可溶性β—amyloidpeptide(Aβ)寡聚体,是AD中首要的突触毒素,通过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破坏海马脑片或者动物在体的Long—termpotentiation(LTP),损害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降低器官型培养的海马脑片树突棘的密度。而不可溶的Aβ斑块,可能作为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的一种储备形式而存在。Aβ抗体或者调节Aβ聚集的小分子可以逆转寡聚体的突触毒性,降低脑内Aβ水平,尤其是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以延缓AD病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多聚体淀粉样肽 突触可塑性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凝血功能障碍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轻度凝血功能异常16例,重度凝血异常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5例在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并且恢复良好,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而重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肿,3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及时输成份血,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凝血障碍 手术策略 输血
  • 简介: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有效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却很难再生。在分子途径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研究中,发现了3种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eytemyelinglycoprotein,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挥着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并发现Nogo—A、MAG、OMgp存在于中枢白质的髓鞘内外环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表面,通过与共同受体NgR1特异性结合诱导生长锥塌陷并抑制轴突生长。进而提出了通过阻断NgR1复合物及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设想。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NgR1复合物的研究加以综述。

  • 标签: NgR1复合物 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 中枢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分析颞叶低级别肿瘤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7例颞叶低级别肿瘤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切除策略及术后疗效。结果全组病变部位分布于颞叶外侧、颞叶内侧、颞叶底面、颞后等各个区域,少数累及到颞叶以外脑区。发作首发症状分别为精神体验先兆、植物神经先兆、视幻觉、愣神、失语、自动运动、复杂运动甚至全面性强直发作等。27例中,病变手术全切除5例,扩大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全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作控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仅1例次全切除者为EngelⅡ级,其余26例(96.3%)均为EngelⅠ级。结论颞叶低级别肿瘤并顽固性癫痫视病变部位及所累及致痫网络的不同而发作首症状表现各异;对颞叶低级别肿瘤并顽固性癫痫,应行严谨的术前评估致痫区与肿瘤的关系,周密设计切除计划,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以及充分切除致痫区,必要时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或颅内电极等技术;手术后发作控制效果佳。

  • 标签: 脑肿瘤 颞叶癫痫 颅内电极 导航
  • 简介:在医务人员中,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护士的专业水平、素质、工作态度决定着护理的质量,而护理质量在总体医疗服务质量中举足轻重。医疗机构承担着对130多万名护士这一庞大群体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护士,为护士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保证护士工资、福利、培训、职业防护等各方面的利益,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条例》第四章"医疗卫生机构职责"中,对医疗卫生机构关于护士的管理职责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需要各级护理行政主管部门与护理部的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制定具体的策略,共同努力落实。本栏目特邀请了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全省护理工作的领导就本省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做法进行交流,并邀请护理管理专家撰稿,交流有关护士培训、职业防护、合同制护士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地区及医疗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更好地落实《护士条例》。

  • 标签: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卫生机构 护士培训 医疗机构 管理职责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鞍底重建
  • 简介:目的分析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尿崩症24例,高钠高氯血症22例,低钠血症18例,高热12例,脑室感染3例,癫痫大发作2例。临床痊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10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甲状腺功能及血清皮质醇;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术后补充甲状腺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高热、脑室感染等并发症,具有与手术本身同样的重要性。

  • 标签: 颅咽管瘤 三脑室 显微手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