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AIDS相关Kaposi肉瘤在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的HIV一1感染患者中很常见。作者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根据诊断Kaposi肉瘤时的临床特征来预测死亡率。方法:5873例HIV.1感染患者中有326例(6%)发生了Kaposi肉瘤,其中262例(80%)是首次被诊断为AIDS病界定疾病。作者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明确预测总体存活率的共变量,并通过446例Kaposi肉瘤患者的独立数据集验证该方法。结果:在最初的方法中。作者采用了0至15分的预后评分,以10分为起点。

  • 标签: KAPOSI肉瘤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IDS病 预后指数 治疗期间 S相
  • 简介:目的:探讨2μm激光治疗长期口服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8例长期服用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2μm激光“刀削面”式汽化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时间(45±13)min;术后持续膀胱冲洗1~3d;留置尿管2~6d,膀胱造瘘管于拔出尿管后次日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随访3~6个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平均IPSS分别为:(22.7±4.5)分、(6.8±3.5)分;QOL分别为:(5.2±0.4)分、(2.2±1.2)分;Qmax分别为:(6.4±1.5)mL/s、(18.8±3.2)mL/s,上述三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过严格术前评估与恰当处理,2μm激光治疗长期口服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2μm 激光 前列腺增生 抗凝药物
  • 简介:银屑病关节(Psoriaticarthritis,PsA)是一种银屑病相关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关节,发病率高。对于活动期PsA,理想的干预方法需同时考虑其皮肤和关节症状,应对两方面均有效。传统治疗方法在大部分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仍有部分顽固病例不能得以很好控制,遂更多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将对PsA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 标签: 外阴硬化性苔藓 中药 他克莫司软膏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且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性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性龟头。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 标签: 龟头炎 浆细胞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对小鼠光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一组为模型对照组,五组为用药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对照组。以氯丙嗪为光敏剂,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光变态反应模型。灌胃采用0.2mL/10g,1次/d,直至光激发当天,共13d。并于激发后48h,通过测定小鼠耳部的肿胀厚度差、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来判断各组药物光变态反应的效果。结果CTHHG对于激发前后的左耳厚度差、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几个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THHG对激发前后左耳厚度差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的影响,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激发后小鼠耳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CTHHG对光变态反应具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 光变态反应 药效学
  • 简介:目的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敏一号方对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t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门诊患者,按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敏一号方,对照组予以开瑞坦治疗,2组同时外涂樟脑霜。疗程为4周。每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量化积分、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在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度的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88%;治疗组的疗效及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而在瘙痒和睡眠的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敏一号方和开瑞坦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敏一号方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优于开瑞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青少年及成人期 抗敏一号方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BYK-50型微波治疗仪对慢性宫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慢性宫颈患者使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阴道微波治疗,通过实验室检查及阴道镜对比治疗前后宫颈的修复及分泌物性状.结果:112例患者中,年龄在18~53岁,病程为3个月至12年不等,都曾进行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使用阴道微波治疗后,治愈率高达85.7%,且阴道微波连续使用效果优于隔日使用.结论:阴道微波用于治疗慢性宫颈,无创伤、起效快,是一种理想的可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阴道微波 微波治疗仪 临床报告 BYK-50型 抗生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与精液延迟液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收集257例前列腺患者的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比较其与正常育龄男性精液延迟的发生率。结论:慢性前列腺可引起精液延迟液化。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精液 液化
  • 简介:血管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性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1].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是重要的靶器官,变应性皮肤血管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溃疡、糜烂、坏死[2].我科于2015年3月收治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下肢大面积糜烂,伴皮损部位剧烈疼痛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血管炎 变应性 皮肤 护理
  • 简介: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毛囊炎 嗜酸性 脓疱性 临床表现 皮肤组织病理
  • 简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AAV)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原发性小血管,主要侵犯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以血管坏死性炎症与破坏为病理特征,肾、肺、皮肤、五官、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均可受累。AAV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仍缺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地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且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FcεRⅠα自身抗体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spontaneousurticaria,CSU)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SU患者中FcεRⅠα自身抗体的表达,并分析FcεRⅠα自身抗体与CSU患者的病程、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评分、风团数目、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单一组胺药疗效的临床相关性。结果CSU患者组FcεRⅠα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FcεRⅠα抗体水平与病程、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rticariaactivityscore,UAS)、风团数目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一组胺药使用有效者其血清FcεRⅠα抗体滴度低于单一组胺药治疗无效者(P〈0.05)。结论FcεRⅠα抗体在CSU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FcεRⅠα抗体滴度较高的CSU患者可能对常规组胺药治疗抵抗。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抗FcεR Iα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对第二代组胺药物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症状控制情况。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CSU患者首次就诊后6个月和9个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不依从原因、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89份,第二代组胺药物依从者233例(依从率为39.56%),不依从者356例(不依从率为60.44%)。不依从原因分类包括:不理解医嘱,发病时服药172例;担心药物副作用126例(其中间断服药47例,停药79例);经常忘记,间断服药33例;病情控制不佳停药1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停药7例;备孕或怀孕停药3例;经济原因停药1例。233例服药依从者治愈101例,356例不依从者治愈6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5,P<0.01)。文化程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OR=1.53,95%CI为1.02~5.39),而经济水平与其依从性无关(OR=0.93,95%CI为0.71~1.5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第二代组胺药物依从性较低,应针对不依从原因加以干预提高依从率。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依从性 第二代抗组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