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平顶山市有养鱼水面17.81万亩,在全省排第四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从1990年的2218吨发展到1999年的6300吨,年均递增12.3%,养殖产量在全省排第十位,平均亩产为31.3kg。十年来,引进推广了银鱼移植增殖、网箱、高产池塘、温流水等养鱼技术。养殖品种由鲢鳙鱼、草鱼为主向鲫鱼、鲇鱼、罗非鱼、银鱼、甲鱼等名优品种过渡,建成了集中连片商品鱼基地、网箱养鱼基地、水库银鱼基地。使我市的渔业生产形成了粗养、半精养、精养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渔民脱贫致富、丰富群众菜篮子、缓解吃鱼难做出了贡献。我市水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周边省市相比,无论从养殖品种结构,还是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上仍很落后,抵御市场变化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龙头水产科技企业,缺乏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二是缺乏名
简介:2003年5、7、9、1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127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7%和44%,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351.29×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244.62×104ind./L占69.63%,生物量为3.88mg/L,硅藻最高,为3.1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575.28×104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5.655mg/L;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平均为531.47×104ind./L和4.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夏季>春季>秋季.
简介:由于广西一些养殖场频繁发生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仔猪呼吸道症状等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病,怀疑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所致.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黄伟坚等从病猪中采集材料,经RT—PCR检测为硝、性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经过六代盲传,发现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CPE),经鉴定为PRRSV,命名为GXA株,其毒价为105.33TCID50/mL.参考VR-2332和CH-la株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GXA株的E、M、N基因同时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应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拼接得到GX丸株的E,M和N3个基因片段共长为1473bp.同源性分析表明。GXA株与VR-233、MLV和RJ-4的同源性为99.7%-100%,而与欧洲型代袭株LV的同源性只有66.4%.表明GXA与VR-233、MLV和RJ-4株亲缘关系比较密切;与欧洲代表株LV亲缘关系较最远。属于美洲型毒株,有可能来源于疫苗株.
简介:2003年5、7、9、1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94%和42.19%;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9.8ind./L,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875ind./L,占85.64%;生物量为0.916mg/L,轮虫最高,为0.5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1897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56mg/L;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L和1.2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简介: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简介:2007年4月和8月,对新疆乌伦古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调查期间经鉴定共计8门172种属。其中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3.0%和29.1%;蓝藻门27种属,占15.7%;裸藻门7种属,占4.1%;甲藻门6种属,占3.5%;金藻门4种属,占2.3%;隐藻门3种属,占1.7%;黄藻门1属,占0.6%。调查期间,乌伦古湖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60.76×10^4ind/L和2.0328mg/L。从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组成结果分析,乌伦古湖浮游植物是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尤其尖针杆藻(Synedraacus),4月在采样点出现频率为80.0%。结合该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乌伦古湖应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
简介: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