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降低苏里格气藏苏25区块新井建产地质风险,提升区域Ⅰ+Ⅱ类井钻井比例,针对该区气藏“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地层压力、低含气丰度、含气砂体厚度和分布变化大”的特点,需要开展井位优化部署方法研究。在系统整理试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累计产量与无阻流量、套管压力、油管压力、静止压力、流动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求产初期地层流压与平均年产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原有区域井位优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井底流压与单井平均年产量的相关关系,把求产初期地层流压与换算好的单井平均年产量分别绘制成等值线图并进行叠合,提出了区域“流压-平均年产量”井位部署方法。经过实际应用,该方法实施效果良好,Ⅰ+Ⅱ类井钻井比例明显增加,提高了单井控制储量和气田的采收率。
简介: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主力气层盒8段储集层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非均质性强,给水平井准确入窗和轨迹控制造成了一定困难。通过多年水平井钻井实践,总结出"两阶段、三结合、四对比、五调整"的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从资料收集及整理、标志层确定、精细地层对比、海拔垂深校正和成功入窗的标志判断5方面对入窗地质导向的实施进行了介绍。结合目的层顶底界预测、隔夹层判识、水平井轨迹调整等对水平井水平段控制及储集层钻遇率分析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钻井现场应用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对气层做出现场快速准确解释,卡准水平井入窗点,实现水平段准确控制,引导钻头在有效储集层中钻进,提高水平井气层钻遇率,保障水平井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简介: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简介:苏里格气田含气砂体具有规模小、厚度薄以及储集层隐蔽性强的特点,给气层的识别与解释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情况.在尝试应用常规气测解释方法结合已试气结论与采气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对62个所钻地层全烃、测井自然伽马和盖层与储集层钻时比值以及试气或呆气层产能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全烃、钻时比为主,以测井自然伽马为辅并结合岩屑录井手段的综合解释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识别与解释评价图板以及解释评价步骤。该综合解释方法在后续208层录井解释应用中,解释符合198层,符合率为95.2%,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气层的产能类型,不仅为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对于录井进入不同地区作业,如何借助原有解释评价方法建立适应该地区的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简介:苏里格气田S11区块储集层表现为"低渗、低压、低丰度"特征,气井数量多、平均单井产量低,生产中普遍出现产水现象,因而对气井的管理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同时需要气井分类更加精细化,为S11区块气井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根据气井生产特点将气井分为正常生产阶段、产水阶段和间开生产阶段,并结合静态分类将气井细分为9类,对每类井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在正常生产阶段通过合理定期调整配产措施及短时关井恢复,可以延长稳产期;在产水阶段,对产水井制定合理排水采气措施后,实现大幅度增产;在间开生产阶段,通过优化间开制度、优选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可以尽快复产、上产保证区块持续稳定开发。
简介:针对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存在的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地质、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该区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主控因素,将地层水划分为束缚水、毛细管水和可动水3种类型,确认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局部微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生烃强度控制区块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储集层非均质性决定区块局部的气水分布,局部微构造控制同一连通砂体内可动水的垂向运移。该研究为苏里格X区块致密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该区块下步勘探开发选区、选井工作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