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应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90例健康成年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79岁)。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两腔心切面各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二维图像,于收缩末期手动描记左心房心内膜面,启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自动得到双平面左心房容积变化曲线及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并分别记录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电图P波对应左心房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将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LAVImax、LAVIp、LAVImin),计算左心房总体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LAVItotal、%LAVIpass、%LAVIactive);同时记录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TDI)e峰、a峰,并分别计算E/A、e/a及E/e比值。结果6组间%LAVIpass、dv/dtE随年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VImax、LAVImin、LAVIp、dv/dtA、%LAVIact值则随年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EF、dv/dtS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T技术是一种定量评价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不同年龄阶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的容积及功能变化情况,LAVT各参数指标结合二尖瓣口血流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情况,从而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房穿刺对行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均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前房穿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0%(52/107),单纯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组占51.40%(55/10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应用前房穿刺;对比两组术前准备时间、降眼压时间、视力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降眼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见前房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均以轻微并发症为主,经对症处理后显著缓解。结论前房穿刺作为抗青光眼手术的重要辅助措施,对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缩短降眼压时间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改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引起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201/2011301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121例进行治疗及其效果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是单或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限制活动,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必要的行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Ⅰ、Ⅱ级前房出血92例在1~10d完全吸收,Ⅲ级前房出血27例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5d积血吸收,2例发生角膜血染。视力Ⅰ、Ⅱ级前房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前房出血且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9例,0.1~0.3者12例,0.4~0.9者36例,≥1.0者64例。结论早期合理治疗,促进前房积血尽快吸收、控制眼压、视病情及时手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应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我院共接诊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共进行 76 例穿刺治疗,所有患者在穿刺前的眼球内部压力均高于穿刺后的眼球内部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全面掌握前房穿刺技术适应症、禁忌症的基础上,配以该技术精确的规范操作,前房穿刺技术具有较为安全可靠的特点,并且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尽管如此,前房穿刺技术的实行仍不可避免地导致眼压下降,这一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通过观察可以总结,该技术可以被用于术前降压、术后治疗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