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205例青光眼患者中28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有28眼出现浅前房,其发生率为7.6%,按Speath分类,浅Ⅰ度21只眼,浅Ⅱ度5只眼,浅Ⅲ度2只眼,其中滤过过强19只眼,结膜渗漏1只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其它4只眼。结论滤过过强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有效护理,预防外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76例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争取有效护理措施,如防止再出血,促进积血吸收,预防感染和各种并发症等。结果本组病例只有1例发生并发症,其余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外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伤性 前房积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前房角镜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应用性评价。方法对我院86例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患者进行检查,均给予前段照相、裂隙灯显微镜、彩超、检眼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与前房角镜的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患者中,异物为植物性异物的患者61例、石屑18例、煤渣7例。结论UBM联合前房角镜对前房角非金属异物的检查具有发现早、误诊漏诊少的优势及影像学检查呈现方式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角镜 非金属异物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90例健康成年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79岁)。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两腔心切面各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二维图像,于收缩末期手动描记左心房心内膜面,启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自动得到双平面左心房容积变化曲线及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并分别记录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电图P波对应左心房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将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LAVImax、LAVIp、LAVImin),计算左心房总体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LAVItotal、%LAVIpass、%LAVIactive);同时记录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TDI)e峰、a峰,并分别计算E/A、e/a及E/e比值。结果6组间%LAVIpass、dv/dtE随年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VImax、LAVImin、LAVIp、dv/dtA、%LAVIact值则随年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EF、dv/dtS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T技术是一种定量评价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不同年龄阶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的容积及功能变化情况,LAVT各参数指标结合二尖瓣口血流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情况,从而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功能 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 容积
  • 简介:继发性前房积血20例,继发性青光眼病例在前房积血吸收后眼压恢复正常,在Ⅲ级前房积血中占82.6%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前房积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的解剖位置和胰岛的稀疏分布限制了胰岛在体研究,而眼前房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为长期、无创、实时、在体生理状态下研究移植胰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通过对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在移植后胰岛的生存情况、功能调节、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就目前眼前房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

  • 标签: 眼前房 胰岛移植 糖尿病 活体成像
  • 简介:摘要1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双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6年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右眼残留晶状体囊袋脱位于前房,考虑为右眼晶状体残留囊袋脱位。确诊后及时行右眼前房残余囊袋摘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囊 人工晶体植入物移位 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房穿刺对行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均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前房穿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0%(52/107),单纯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组占51.40%(55/10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应用前房穿刺;对比两组术前准备时间、降眼压时间、视力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降眼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见前房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均以轻微并发症为主,经对症处理后显著缓解。结论前房穿刺作为抗青光眼手术的重要辅助措施,对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缩短降眼压时间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改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前房穿刺 眼压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和临床疗效

  • 标签: 眼外伤 前房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视力较入院前均有显著改善,前房内积血均在3-15d内完全吸收。结论临床对于外伤性前房出血尤其是合并有其他或是继发的复杂出血者,应及时作出诊断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眼部视力的进一步损伤和恶化,提高预后结果。

  • 标签: 前方出血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引起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201/2011301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121例进行治疗及其效果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是单或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限制活动,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必要的行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Ⅰ、Ⅱ级前房出血92例在1~10d完全吸收,Ⅲ级前房出血27例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5d积血吸收,2例发生角膜血染。视力Ⅰ、Ⅱ级前房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前房出血且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9例,0.1~0.3者12例,0.4~0.9者36例,≥1.0者64例。结论早期合理治疗,促进前房积血尽快吸收、控制眼压、视病情及时手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眼球挫伤 前房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我院共接诊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共进行 76 例穿刺治疗,所有患者在穿刺前的眼球内部压力均高于穿刺后的眼球内部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全面掌握前房穿刺技术适应症、禁忌症的基础上,配以该技术精确的规范操作,前房穿刺技术具有较为安全可靠的特点,并且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尽管如此,前房穿刺技术的实行仍不可避免地导致眼压下降,这一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通过观察可以总结,该技术可以被用于术前降压、术后治疗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前房穿刺技术 眼科 临床 效果
  • 简介: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浅前房是指术后第1日未形成前房前房形成数日内又消失者。常由于房水引流过盛、脉络膜脱离、房水分泌减少、房水逆流和晶体-虹膜隔前移所致。其形态可分三型:浅Ⅰ°;表现为周边虹膜和角膜内皮接触。其余部分前房存在或中央前房比术前浅1/2;浅Ⅱ°:表现为除瞳孔区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眼)和角膜内皮间存在裂隙前房外,其它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浅Ⅲ°:表现为前房完全消失。现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青光眼/外科学 青光眼/护理 浅前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