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孟鲁斯特纳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1号到2013年12月31号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气管过敏性疾病的患者92例,其中有部分患者因对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不敏感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用孟鲁斯特纳进行治疗的患者48例,为试验组;其余患者用常规的治疗方法选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此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庁的显效例数是18例,总有效率为86.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间比较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三烯介导的过敏反应中,选用合适的脱敏药物十分重要,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脱敏药物,在患者因各种情况而无法运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时,可选用孟鲁斯特纳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从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经血培养确诊 17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中 12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 2例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及右侧髋关节滑膜炎, 5例误诊为椎间盘感染, 1例误诊为睾丸炎, 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1例误诊为腰椎结核,经血培养确诊布鲁菌病 ;加强对全员医师的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或疗效不佳时,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即使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也不应该放弃布鲁菌病的可能,高度怀疑布鲁菌病时应及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容易误诊。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发热,有无牛羊猪接触史,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检查,避免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最差剂量分布考虑放疗中不确定因素存在时的剂量,每次优化迭代计算放射源沿人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偏移固定值(2 mm)时的剂量分布,再加上放射源位置无偏移情况;每个体元的最差剂量分布是这几种情况中靶区内剂量最低值和靶区外剂量最高值,迭代目标函数通过最差剂量分布计算。结果在没有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鲁棒优化HR-CTV D100%均值比常规优化低,而V15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P<0.05)。在考虑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对比多种剂量分布的最差剂量学参数,鲁棒优化和常规优化的HR-CTV D100%均值相近,但鲁棒优化的D9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范围0.02~0.03 Gy)(P<0.05)。鲁棒优化增加了膀胱和小肠的D2cm3,直肠剂量随着鲁棒优化中考虑的放射源位置偏移方向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患者的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的DVH束宽度相近。结论基于最差剂量分布的鲁棒优化不能明显地提升宫颈癌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性,需要其他的方式减小后装放疗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 9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生理性多肽,它能根据体内葡萄糖水平高低,按需促进胰岛8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素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然而,人体产生的GLP-1很不稳定,很快就会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DPP—IV)降解。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一种GLP-1类似物,是在天然GLP-1的分子结构上更换了一个氨基酸,并增加了一个16碳棕榈酰脂肪酸侧链,从而在保留天然GLP-1功效的同时克服了其易降解的缺点。通过这种分子改变,利拉鲁肽仅需每日1次注射就能起到良好的降糖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 的80例布鲁菌病患者,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诊疗、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中,存在明确的动物幼崽接触或不熟生肉接触史者 42例,占比 52.50%。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显示存在 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有 65例,发生率为 81.25%,存在血中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 17例,占比 21.25%,出现血细胞沉降率增大的患者有 26例,占比 32.50%。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多汗、乏力、寒颤或畏寒、关节痛等。经过血培养,阳性率为 70.00%,采用骨 髓培养的阳性率为21.25%。采用规范的抗菌治疗后患者均痊愈。 结论早期的骨髓培养及血培养对于临床诊断帮助很大,规范的抗菌治疗是治疗患者的关键。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孟鲁司特钠颗粒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工艺研究、稳定性研究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首先分析了孟鲁司特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指出了开发颗粒剂的重要意义。其次,设计了适宜的药物载体和配方,并在制备工艺设计中考虑了颗粒剂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针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和工艺流程。评价了颗粒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和湿度敏感性等指标。最后,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颗粒剂的质量稳定可控。整个研究过程旨在提供一种优化的孟鲁司特钠颗粒剂制备工艺,并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