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鲫(Carassius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简介: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和待定名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3、18.2和15.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9112、0.9190、0.84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分别为0.8900、0.8980和0.8250,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37和43。黑龙江茴鱼与下游黑龙江茴鱼的遗传距离(Ds)最小(0.9617),下游黑龙江茴鱼与待定名种最大(1.8427),3种茴鱼的Fst为0.1575(P〈0.01),远大于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的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种间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结合3种茴鱼种间稳定而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现状,支持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在属内各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地位。
简介:利用强壮红点鲑(Salvelinusconfluentus)的微卫星筛选出适用于我国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花糕红点鲑(Salvelinusmalma)的多态性引物,并分析其鸭绿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强壮红点鲑的10个微卫星引物中有5个在花糕红点鲑群体中具有多态性,鸭绿江种群的等位基因数(N)a为6~22(平均15),杂合度(H)为0.4063~0.9333(平均0.785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64~0.9198(平均0.8536)。强壮红点鲑微卫星引物在花糕红点鲑中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花糕红点鲑的鸭绿江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花糕红点鲑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的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的杂交、回交和自交的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