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展的不断变化,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多,新生儿总体不断下降,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必须直面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它不仅是家庭和谐发展的民生问题,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我国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政策实施之初,确实明显发生了人口数量的改变,但是随着生育热情的减退,我国再次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局。为保障社会发展均衡,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迫在眉睫,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提出,加快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本文旨在探究税收政策对鼓励三孩的影响,并提出有利于鼓励生育建议。为此,本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重庆地区生育意愿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针对生育、养育、教育三个主要阶段的税收政策优化建议。
简介:摘要通过调查整理与分析,对甘肃省敦煌市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已婚居民实际生育情况及生育意愿进行调查,旨在探究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成效是否显著,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简介: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生育率的持续低迷,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与人口红利的减弱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目标,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战略地位。研究表明,隔代照料能有效地缓解女性生育和工作之间的矛盾,减轻女性的生育惩罚,提高子女的生育概率。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则可能会挤出老年人的隔代照料时间,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成本,降低他们的生育意愿。在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而提高生育率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生育支持政策的视角,梳理了有关生育支持与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延迟退休年龄与提高生育率之间的目标冲突和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几点展望。
简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口增长率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曾提出要建立节制生育机构。但由于当时原苏联人口理论对我国影响很大,加之受“人多是好事”观点的影响,对人口发展未能有效控制,相反还对多子女家庭给予了多方面的照顾,使得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1949年到1973年,我国人口增加了3.5亿,年均增长21%。1973年末,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晚、稀、少”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从1974年开始,人口年环比增长率降到2%以下,1980年降至1.19%。由于五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八十年代进入婚育期.198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率又有所
简介: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的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和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的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的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和二孩间隔政策的变动导致生育行为的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其对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的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的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的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的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宁波市奉化市居住≥1年的产妇。将资料分为"独生子女"(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单独二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和"全面二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3个时期,比较不同生育政策时期产妇年龄分布的差异,分析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经产妇占比的变化趋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育政策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联。结果"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产妇数分别为12 557、14 097和15 509名,后一时期分别较前一时期增长12.3%和10.0%;各时期产妇年龄M(P25,P75)分别为27(25,30)、28(26,31)和28(26,32)岁;各时期经产妇占比分别为19.5%、35.7%和45.8%,呈上升趋势(P< 0.001)。"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分娩量分别为12 721、14 307和15 772名。"独生子女"时期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最低(8.7%),"全面二孩"时期最高(11.1%)。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与"独生子女"时期相比,"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早产[OR (95%CI)分别为1.20(1.08~1.33)和1.08(1.02~1.13)]和出生缺陷[OR(95%CI)分别为1.33(1.13~1.55)和1.29(1.20~1.39)]风险增加;巨大儿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87(0.80~0.96)和0.91(0.87~ 0.95)],围产儿死亡风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78(0.53~1.15)和0.84(0.69~1.02)]。结论随生育政策调整,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高龄、经产妇比例增加,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总量庞大,随着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幼儿每年出生率越来越低,政府也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推行的放开“二孩政策”,现在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鼓励优生,适量多生,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本案例主要分析国家出台三孩政策后,生育政策人群分类及潜在可执行性,探讨完善生育配套政策落实可行性等问题。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开放三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及政策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航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地、外地建册的孕妇193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并整理其一般资料,分析居民生育意愿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居民生育意愿及政策影响因素。 结果 三胎政策开放后,近三年本地生三胎的例数为5例(1.15%),外地生三胎的例数为137例(9.19%),愿意生三胎的居民和不愿意生三胎的居民在经济收入、育儿压力、家庭形态均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经济收入、育儿压力、家庭形态是居民患者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三胎政策开放后,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政策宣教支持,加大福利待遇,提高女性生育意愿。
简介:摘要“千个师傅千个法”,各有各的特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