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用英文表示反流性咽喉病为LPRD,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LPRD患者的嗓音声学特征。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接受反流性咽喉病治疗的患者,要对他们进行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选择评分总数大于或者等于13分的反流性咽喉病患者48例和正常人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称为研究的LPRD组,42例正常人称为研究的正常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硬管喉镜检查,然后还要检测研究对象的持续元音信号,主要利用的技术是德国XIONDIVAS嗓音测试方法,计算出患者的嗓音障碍指数(DSI),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和分析,然后还要分析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RSI量表评分、声嘶症状评分和DSI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的反流症状指数的平均分为(17.5±5.35)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杓状软骨区有充血、糜烂、溃疡和水肿的现象;与正常人相比,LPRD患者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的平均值都比较高,最长发声时间(MPT)和DIS的平均值,病患者的都比正常人要低。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的DSI值和RSI量表评分与声嘶症状评分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结论反流性咽喉病患者嗓音会出现异常,可能会因为声带产生改变进而影响嗓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索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涉及样本共计80例,均选自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治疗慢性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依据首诊时间顺序先后作为分组标准,将前40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40例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作为观察组,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记录,运用统计学系统完成分析验证,观察临床疗效差异表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复发率各方面数据皆优,两组间P值均呈现﹤0.05标准,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纳中医辨证治疗可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概率,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方法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汾阳医院住院/门诊60例已经确诊LPRD的患者参与研究,经纳入、排除标准分析,确认患者符合实验参与条件。根据60例LPRD患者的入院时间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2组,一组实施常规慢性咽喉炎综合治疗方法,另一组则实施GERD治疗方法,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炎症因子和肠胃激素水平。结果:从疗效情况看,实施GERD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经检测,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和肠胃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LPRD患者实施GERD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胃激素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7—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电子喉镜检查的咽喉部不适患者181例。其中男51例,女130例,年龄20~71(45.6±10.0)岁。依据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及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LPRD组95例与非LPRD组86例。纳入性别、年龄、Hp感染、吸烟、饮酒、甜食、辛辣饮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阳性与Hp阴性LPRD患者的RSI、RFS评分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是LPR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LPR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190,95%可信区间1.184~4.059, P=0.012)。LPRD组中,Hp阳性患者的RSI、RFS评分分别为(25.28±2.81)、(16.47±2.96)分,Hp阴性患者分别为(17.56±2.69)、(12.70±2.0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5、7.04,P值均<0.001)。结论Hp感染是LPRD发病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重LPRD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的基本心理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h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187例LPRD患者(研究组)和75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理人格特征,其中研究组男性102例,年龄20~71(45.42±10.67)岁,女性85例,年龄18~65(40.97±11.53)岁;对照组男性41例,年龄18~67(41.08±12.03)岁;女34例,年龄20~65(42.55±12.78)岁。LPRD患者按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8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组(79例)和有效组(108例),分析各组MMPI调查结果。采用SPSS 24.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RD患者在Hs疑病量表、D抑郁量表、Hy癔病量表、Ma轻躁狂量表及外显性焦虑量表(Manifest Anxiety scale,MAS)的T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6.304、4.293、5.750、2.694、5.178,P值均<0.05)。对比79例治疗效果显效LPRD患者和108例治疗效果有效LPRD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Hs疑病量表、D抑郁量表、Pt精神衰弱量表、附加量表中的Ma轻躁狂量表、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效组患者的T分值均低于有效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与Hs疑病量表、Hy癔病量表、Ma轻躁狂量表、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1,0.402,0.393,0.581,P值均<0.05);反流体征评分(RFS)与Hs疑病量表、Hy癔病量表及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5,0.321,0.375,P值均<0.05)。结论LPRD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人格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于自己、夸大病情、抑郁、敏感、心理问题躯体化、易怒狂躁等。LPRD患者无论是主观症状(RSI)还是客观体征(RFS)上的严重程度均与其心理人格特征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共同使用促动力剂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站立、卧位最长反流时间及RSI评分、RF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反流性咽喉炎使用奥美拉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恢复并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咽喉反流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咽喉反流的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统一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与1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出现频次分布特点为:气虚质(21.35%)〉痰湿质(20.22%)〉阴虚质(13.20%)〉阳虚质(12.92%)〉气郁质(11.52%)〉湿热质(9.55%)〉特禀质(4.49%)〉血瘀质(3.93%)〉平和质(2.81%)。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喉反流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伴咽喉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型及食管动力特点分析。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1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咽喉反流病80例,其中不伴咽喉反流病患者为70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脾虚湿热证,观察组各个维度分型数据为28.75(23/80)、6.25(5/80)、12.50(10/80)、38.75(31/80)、13.75(11/80),对照组数据为42.86(30/70)、17.14(12/70)、11.43(8/70)、11.43(8/70)、17.14(12/70),两组患者的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脾虚湿热证占比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伴咽喉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不伴咽喉反流病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不同,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差异,虚实杂症存在不同的食管动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