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代学者多用"获麟绝笔""获麟乃书"指向"西狩获麟"及《春秋》文本的结束,指出孔子书写《春秋》与"麟"的关系。《春秋穀梁传》未曾出现关于"绝笔""始书"等有关书写的词汇,但范宁以降的《穀梁》家多以"文成麟至"诠释《穀梁》"西狩获麟"义,然而这种诠释并不能从《穀梁》传文体系中获得依据。就传文而言,其要点在于诠释"麟"而不是"获麟",其目的在于论证"麟"之于"中国"的意义,用"不使麟不恒有于中国"诠释"麟"之于"中国"的象征与永恒。传文虽然没有提及孔子及其书写,但从《穀梁》的诠释中,仍可以看出孔子撰写《春秋》之所以在"西狩获麟"搁笔,饱含孔子对中国文化与未来的期许与守望。
简介:2012年4月27至29日,为期三天的“安徽省教科研联盟‘有效教学’研讨会”在阜阳一中召开。笔者所在学校选派了6名不同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笔者有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参加此次省教科研北部联盟研讨,是笔者所在学校四年来最远的一次。虽路途遥远,身体疲惫,但我们都感到非常愉悦,收获很多,受益匪浅。4月27下午,笔者和与会省内同行一起观摩了两节精彩的英语公开课,且参与了课后点评,对于笔者这个已有25年的教龄、且经历了很多次的公开课评选的教师来说,仍然感到眼前一亮,大有“柳暗花明”之感,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很多不足,感到了自己对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认识的浅薄。两节公开课给笔者总体感觉如本文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