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江南地区是稻谷生产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而稻谷生产的种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江南人的生活、社会、心理、行为等等。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姜彬先生主持,江、浙、沪两省一市以及日本学者共同撰写的《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和全部研究江南地区稻作文化的学术著作,是区域性文化研究的又一个新的成果。稻作文化是一跨国界的领域。水稻在东南亚及日本、朝鲜等国都是重要的农作物,并由此产生了众多的有关稻作方面的文化现象。在日本:早就对这种稻作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对各个产稻国进行深入细仔的调查和考察,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许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过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的云南等地是稻谷发源地,世界上的水稻是由云南向各地扩散的,特别是日本稻谷就从云南移传过去的。而今随着浙江河的渡的发掘,发现了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这才对日本学术界产生影响,并对稻谷云南起源说发生了动摇,他们纷粉将眼光投向江、浙地区,并有了不少学术成果。本书中的《日中稻作礼仪的比较研究》作者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诹访春雄先生则是研究中国稻作文化较有成就者之一,他的文章得到日本学术界的重视。
简介:江南的审美文化和诗性精神在六朝的大转变中迎来了它的一段辉煌时期,对此,刘土林先生称之为“江南轴心期”。这固然是不应忽视的,可是历史总是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现在我们必须思考的就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成熟期究竟出现在何时?要解释清楚其实也并非不可能,正如在动荡中与童年决裂一样,江南在中晚唐之际再次获得了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的机会。当大唐帝国的人们还沉浸在盛世的昌平中的时候,来自遥远北方一个高级军官发动的军事叛乱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使这场历史上最为人称颂的歌舞戛然而止,随后中国再次陷入割据时代。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半个多世纪的大分裂,却造就了中国民族一方新的精神家园。在大一统的局面下,似乎人们很容易忽略一个人文江南的存在,但是一旦北方的政治权力中心发生变乱,那么江南就一定会敞开它的胸怀迎接中国民族疲惫的灵魂。如果说六朝的江南已经开始彰显出其诗性精神内涵的话,那么到了五代,这种精神气质则通过各种方式完全铺陈开来,就在公元10世纪,一个文化史上并不引人瞩目的时代,美丽、高贵、雅致、充满情趣的江南渐渐从重重的帘幕后面显露出她的芳容……